冬日進補怎麼科學進補?中醫:注意這3點,健康滋補

2019-12-10   中醫養生國華

冬天來了,如何科學進補?

秋風掃落葉,一層秋雨一層寒,不經意間,穿過短短的秋天,漫長而寒冷的冬天到了。


順應自然界規律,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里,手腳、皮膚、毛髮、面色就沒有那麼溫煦、紅潤和光澤,很多朋友開始「唇唇欲動」,思忖著如何冬令進補,才能「開春打虎」。

的確,經過春天的生髮、夏天的消散、秋天的損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加之天寒地凍,戶外活動減少,人體代謝也相應下降,精氣物質封藏,科學進補確實有利於吸收儲存,使來年身體少生禍端。

那麼怎樣才是科學進補呢?

一是小寒、大寒時節,應遵循冬季調養「秋冬養陰,無擾乎陽」 的總要求

順應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原則。如滋陰養血潤燥的血肉有情之品阿膠做成阿膠糕、固元膏、阿膠牛奶、阿膠粥等,及滋補肝腎的枸杞代茶飲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是進補以脾腎為主。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先後天之本根基穩固,才不至於「虛不受補」。可適當選用一些藥食同源的物品「打底」,此稱之為「底補」,就是打好基礎再行進補的意思。

如補腎三黑核桃粥,用黑芝麻、黑豆、黑米和核桃

健脾四神豬肚湯用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肉加豬肚等,都是「底補」的佳品。

三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須知人參補氣、鹿茸壯陽、燕窩滋陰是為補,薏苡仁祛濕、蘿蔔順氣、白菜潤燥亦為補

正如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言:「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每個人體質不同、年齡有別、地域有異,在選擇物品時就要靈活多變。比如氣虛者可用黃芪、黨參

陰虛者可用銀耳、百合、石斛。

記住以上三點,讓你在冬季科學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