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的觀人、識人、用人都是特別厲害的,但我一直就不解,諸葛亮是何等的智慧過人,而從始到終曹操就沒想過要吧諸葛亮挖到自己集團,而像關羽、趙雲、張飛,曹操是日思夜想的要把他們挖到自己集團的~
抽根煙先,想下為什麼沒想過挖諸葛孔明過來
我想很多人都是喜歡諸葛亮的,但我就是特別喜歡曹操,那一首《短歌行》更讓我對他敬佩有加~那樣的虛懷若谷、那樣的禮賢下士~
大家一般都是認為曹操一代奸雄,可生活在那樣的時代,他只有那麼做才不會被吃掉,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雖然狠了點,但那也羅貫中強加的。曹操原話是「寧叫我負人,不可人負我」,多了天下兩個字,意思就大為不同了。
但觀曹操,自己的5個核心謀士,4個是從敵方投奔過來的,我們還能說他奸嗎~?有句話說,英雄惜英雄,曹操要是沒有英雄的風範,又怎麼會有那麼多英雄來投靠他?
可能我們當今的人說他奸雄是站在我們現在的角度看,但從當時的歷史環境看,如果他真的算奸,我想他的謀士就不會多達100多人了,而且敵方的謀士也不會主動跳槽過去找曹操了~
哈根煙下,想下曹孟德為什麼沒想過挖我牆腳的
話說回來,為什麼曹操從始而終沒打算挖諸葛亮到自己集團陣營?其原因有四,第一,曹操已經認為自己是天下最厲害的謀士了,好不容易出了個諸葛亮,能讓他感到有了對手,多少讓他自己有點是英雄識英雄之感嘆;第二,曹操為人不喜歡個性太強的人,像許攸、楊修這些個性太強的人都是直接或間接給曹操殺了的;第三,曹操自己也知道,像諸葛亮那樣的人,是不可能去投他的,如果一味的去挖諸葛亮的話,最終只能是浪費時間以及換來諸葛亮的羞辱;第四,曹操手下太多謀士了,所以更想要一些武將。
當然還有其他好多原因,想到再繼續補充。下次從諸葛亮的角度來說為什麼諸葛亮選中當時最弱的劉備陣營,而不去曹操集團或江東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