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制度執行力的關鍵作用

2020-04-21     中國社科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充分認識增強制度執行力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迫切性和重大意義,促進位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是當前和今後相當時期內需要切實關注的重大課題。

強化制度執行力,促進位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具有重大意義。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不僅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更需提升制度執行力,將制度優勢充分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發展,對強化制度執行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全面提升制度的執行力和效能。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執行力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起點上。站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我們進一步強化制度執行力,對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分激發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為人類制度文明的繁榮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具有重大意義。

增強制度執行力是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環節。《決定》指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的充分展現,是在堅定不移地執行和落實其背後所依託的一系列機制體制、制度體系的基礎上所展現出來的。這裡的關鍵就在於「堅持」和「執行」。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提高制度的執行力是關鍵步驟和重要環節。

全面強化制度執行力,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如何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進一步發揮我國制度優勢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第一,建立健全完備科學的制度體系是前提。好的制度及其不斷完善,對制度執行力起基礎性作用。科學、完備的制度體系既是產生執行效力的前提,也是提高公眾制度認同度的前提。為此,建立完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系統性的制度體系是提升制度執行力的前提。

第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屬性和根本要求。中國共產黨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導力量和動力引擎。強化制度執行力離不開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離不開黨領導人民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提高依制度辦事、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的能力。

第三,發揮幹部示範作用是關鍵。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執行,關鍵在人。要加強制度執行力,就要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領導幹部的執行意願、執行能力、責任意識、利益傾向等是影響制度執行力高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發揮領導幹部的主體作用:一是增強領導幹部的制度敬畏感,二是提高領導幹部的執行意願,三是提高制度執行能力與素質。

第四,完善監督和問責機制是保障。做好監督和問責工作,是制度執行落到實處的保障。一方面需要構築司法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等多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問責機制,對違反制度、玩忽職守的行為給予嚴厲懲處,為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提供堅實保障。

第五,維護人民利益、獲得人民認同是歸宿。制度得以落實的程度既取決於執行主體的執行意志和能力,也取決於執行對象的制度認同程度與遵守意願。首先,要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其次,要增強人民群眾對制度的價值認同。再次,也要積極引導群眾樹立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

(摘編自《理論與評論》2020年第1期,原題為《強化制度執行力是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關鍵》)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立偉

(作者系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上海大學政黨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0icm3EBfwtFQPkdMj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