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在偉大鬥爭中凝聚與弘揚中國精神
「全球戰『疫』彰顯中國精神」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春燕)為深入探討疫情防控展示的價值理念、人文情懷和民族精神,4月18日,「全球戰『疫』彰顯中國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召開。天津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春雷出席研討會並發表講話,天津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靳方華致辭,天津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鍾會兵主持研討會並作總結。研討會由天津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研討交流採取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
劉春雷指出,疫情對整個人類的影響非常深刻,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也極其深刻,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圍繞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意識形態鬥爭等領域深入開展戰略性、前瞻性研究,認真總結寶貴經驗,深入研究短板不足,牢牢把握主動權,在這場偉大的鬥爭中建功立業。
靳方華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擔當、中國精神,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總結、提煉、表達中國精神之抗「疫」精神,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職業道義、現實拷問。體會和提煉抗「疫」精神,要扣緊歷史發展主旋律,增強社會進步正能量,反映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特徵,體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呈現「四個自信」的文化內涵。
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對世界經濟社會生活帶來強烈衝擊。全球抗「疫」集中折射出不同的社會心理、人文精神與價值追求,衍生許多新的問題與變革。中國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展示了富有深刻內涵的「中國經驗」「中國風格」和「中國精神」,用責任和擔當築起了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的牢固堤壩,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彰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與凝聚力。
在研討會上,中共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總結了抗擊疫情的中國經驗,認為我國在疫情防控實踐中形成了「中國經驗」,即黨的領導、人民主體、社會動員、迅速嚴厲、方法科學。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對新冠疫情阻擊戰的哲理反思與精神超越進行了思考,認為展望未來民族復興,我們需要提升自我意識、生命意識、共同體意識,並在此基礎上提升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自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鄒廣文圍繞中國精神所彰顯的自然與生命進行發言,認為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所創造的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的集中表達,核心價值追求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彰顯自然與生命。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認為,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貫穿著古今中外興亡成敗的歷史視野,貫穿著當代中國和當代世界發展戰略格局,貫穿著把握危與安、險與機、弊與治等辯證認識,貫穿著治國理政的底線思維,貫穿著化風險為機遇、化挑戰為動力、化被動為主動的主體意識,貫穿著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黨人的鬥爭精神。湖北大學教授江暢認為構建世界共同體才有可能解決目前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才有可能實現當代世界的公正問題,實現人類的普遍幸福和永久幸福。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龔雲認為,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甘於貢獻、同舟共濟是鬥爭精神的內涵;鬥爭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是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強大精神支撐。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畢宏音認為,從輿情視角出發詮釋和解讀全球抗「疫」下的「中國精神」,需要把握「輿情支持」「態度層次」「心理結構」三個關鍵維度。
鍾會兵在總結髮言中表示,通過理論研討,有助於推動中國抗疫精神的深入研究,進一步探索弘揚中國抗疫精神的有效途徑。相信抗疫中彰顯的中國精神,定會彪炳史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和天津社會科學院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代表通過線上參與了研討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76-m3EBrZ4kL1Vize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