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民間有句俗語叫「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此話一點也不假!正如他的好友胡林翼所說:「曾公素有知人之鑑,所識拔多賢將」,甚至連太平軍將領石達開也如此評價曾國藩:「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曾國藩一生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多達40餘人,比如說李鴻章、彭玉麟、郭嵩燾、左宗棠、羅澤南、丁日昌、劉銘傳等等。曾國藩這麼會識人,所以我們不妨多向他學習識人術。
曾國藩識人術告訴我們:這兩種人往往是人中龍鳳,千萬小瞧他們,因為他們往往能成大事。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能夠戒煙的人,往往能成大事。
這句話出自於《成事-馮唐品讀曾國藩嘉言鈔》一書中,但馮唐先生也是根據《曾國藩家書》中的名言名句而品析解讀出來的。馮唐在《成事》書中原句是:「能戒煙,無事不可成。連煙都能戒的人,要敬畏,要小心」。為什麼馮唐會得出這種結論呢?看完曾國藩家書中的原話,你就會知道了。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曾國藩給兩個兒子寫了一封家信,信中說道:「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這就如我們現代人經常說的那句話——30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給的,但人到三十歲就應該對自己的相貌負責。
曾國藩還舉例說:自己30歲以前非常喜歡抽煙,幾乎是片刻不離,但自從30歲立志戒煙後,至今不再吸煙了。人不被慾望控制,因此能夠脫胎換骨,做成功很多事情。自己46歲之前做事沒有恆心,但現在大小事都能做到「有恆」,收穫也不小,也更加堅信「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由此可見,能夠戒煙的人,意志力頑強,有自控力,對自己夠狠,因此往往更能夠成事。杜月笙也說過關於抽煙的識人術,他說:「不吸煙飲酒的人,大都是對自已嚴格要求的人,一般可托終生」。不管怎麼說,一個人能夠克制慾望,對自己夠狠,則很不一般,不可小瞧,因為他們往往是人中龍鳳,能成大事。
2、眉宇間大有清氣的人,往往能成大事。
曾國藩的原話是「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即一個人的眉毛面相之間,若有一種清高脫俗之氣,則他們的志向和趣味也不會庸俗鄙陋,將來或許會有大的成就!
從眉宇看志趣,這便是曾國藩的識人心得體會。為什麼曾國藩會如此看重一個人的志趣呢?因為他認為:區別人才的高與下,主要是看他的志向趣味。志趣低的人,安於世俗鄙陋的規矩,則日趨卑下;志趣高的人,追慕先哲轟轟烈烈的道路,而一天天走向高明。一個人賢良不賢良,智慧還是愚蠢,就在這裡區分開了。
又一次,李鴻章去拜訪恩師曾國藩,曾國藩當時剛吃完飯,於是兩人一起散散步。差不多走了三千步後,李鴻章向曾國藩提起自己帶來了三個「人才」,想麻煩曾國藩幫忙看看,把把關。
曾國藩說:「不用看了,我已經知道這三人情況了!」
李鴻章很是不解,曾國藩便解釋道:「剛才散步時,我已經見過這三人了。第一人和我對視時,低謝頭,不敢和我對視,估計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可以給他一份保守的工作。第二人在我面前很恭敬,我一轉身,他便左顧右盼,將來必定陽奉陰違,所以不能任用。第三人與我對視時,始終與我雙目對視,不卑不亢,眉宇間大有清氣,所以此人日後必定是個帥才,可委以重任。」
果不其然,這位第三人劉銘傳後來成為了晚清名臣、洋務派骨幹之一、台灣首任巡撫,而曾國藩的那番觀人預言也完全應驗了。所以說,相由心生,眉宇間大有清氣的人,往往志向也遠大,能力也強,更能成大事。
劉銘傳劇照
結語:觀人之道在於鑒心,要懂得透過表象看本質,才能準確識人,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不離形,不拘法,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其相之善者也」。跟著曾國藩學識人術,記住以上兩種有龍鳳特徵的人,千萬不要小瞧他們,因為他們往往能夠成事、笑到最後!朋友們,您覺得曾國藩識人術準確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