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的喬治03-26 23:24百家榜創作者,娛樂達人,優質原創作者
今天早晨看到了一個文章的標題——《媽媽,我就睡一分鐘,結果孩子再也沒醒來》,我不敢進去看,這個標題不但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也同樣觸及了廣大網友的淚點。
這註定是個悲傷的故事,一個孩子,有心臟病,因為學業繁重,他耗盡了他的精力,留給母親一句哀求的話,永遠地告別了這個對他來說充滿希望的世界。
很難想像他的母親今後該如何的自責。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
01,不要把你未完成的人生願望強加給孩子。
《少年派》里的林妙妙,被母親逼到走上了幾十層高的樓頂,當她的媽媽看到女兒通過這樣的方式回答她的期望時,她猛然驚醒,原來,她期盼中的方向並不是女兒能夠到達的地方。
那時的母親,只想要一個生龍活虎的女兒,成績在那一刻已變得微不足道。
同樣的事情在《小歡喜》里也上演了,沙溢和陶虹演繹的父母,一心期盼女兒考入他們理想中的學校,尤其身為教師的母親,對女兒的理想千般阻撓,最終女兒得了抑鬱症,有了輕生的念頭,當她站在江邊要跳下去的時候,母親妥協了。
她方才明白到,女兒長大了,她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不止是往上爬的高度,她想要的是按自己的理想去學習去生活。
但作為母親,她們都以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可以替孩子做主,因為自己當年錯失了很多機會,所以不想讓孩子走彎路。
但她們恰恰忘記了一點:人生的路是要自己走的,人,只能自己成就自己。
記得孩子上高三時有位同學,因為三模意外沒考好,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回到家以後,母親看到成績對孩子一頓責罵,高考臨近,三模成績卻下降了四五十分,為了你能考個好成績,媽媽如何如何辛苦云云…………
孩子聽了沒有說話,進了房間,等母樣罵累了的時候,他走出了家門。
離家三天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家裡四處尋找未果,報了警,警察沒有找到,
結果孩子回來了,但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的,他從自己家樓頂上縱身跳下,
結束了十八歲的生命。
這個故事很冷,但更冷的是孩子的身後事。
孩子在班裡平時性格很好,人緣也不錯,突然離世,同學們都很難過,都把要對他說的話寫了下來,買了花把這些信都送到了孩子的家裡。
誰知卻遭到孩子母親的拒絕,並且拒絕老師和同學參加孩子的葬禮。
我們當然也能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她處於極度悲傷之中,不想被人打擾,
不想觸及自己的傷心。但是,對於故去的孩子來說,這又是何等的殘忍?
連和自己親愛的老師同學最後的告別也沒有。
母親無情的驅逐走了孩子的一切,只因為,孩子沒有考到她理想的成績。那麼,孩子到底是為自己活,還是為她而活?
很多家長,習慣於用一句「我都是為你好」壓在孩子的頭上,
使孩子沉重不堪,有的孩子勉強挺了過來,有的孩子最終崩潰了。
而這位母親,我想她最終也沒有明白孩子的離去是因為她的重壓。
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作為成年人,會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他們,
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錯,但事實上阻止孩子走自己的路本身,就是一種強權,
他們的路需要自己走,我們無權去剝奪他們從過錯中獲得經驗的權利。
只有摔倒的人才知道摔倒的疼痛,如果你剝奪了一個人摔倒的權利,
而喋喋不休地向他描述摔倒後的疼痛感,他會煩,會如耳旁風。
我們都渴望成功,卻忽略了成功是由很多次失敗熬出來的結果。
很多成年人,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沒有出人頭地,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通過孩子來實現人生願望。
自己在年輕時做不到的事情,卻要讓強迫孩子來做到,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
實際上這種心態從根本上來說,是自私的,有人希望孩子能光宗耀祖,有人希望孩子能給自己爭氣爭面子,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只不過很多人不承認罷了。
你在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的時候,孩子又何嘗沒有跟別人比過父母?
所以,不要過多的逼迫孩子,適當的引導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像我講的故事裡所說的那樣,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下降就責罵不休的做法實在要不得。
我相信一句話: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但努力的前提是願意去努力,願意為自己認定的事情而努力,
而不是為了實現別人的期望而努力。如果孩子不願意努力,那就讓他平淡地活著,
只要他能擔起責任,快樂就好,接受孩子的普通和自己的平庸,也是一種通達。
02.人活著為了什麼?
去年夏天的某一天,雨下了整整一天,我得以安靜地寫東西。
一天寫了十篇,加起來字數超過一萬五千字,等到晚上十二點多躺到床上時,
我感覺精疲力盡,比干一天體力活還要累,身心疲憊不說,有些心力交瘁。
我突然想到當時正在上高三的兒子,他每天六點開始上自習,十二點才能上床睡覺,
他也在努力學習,只是他不像別的孩子那般優秀,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第二天我跟他說了我的感受,他說你們家長都感覺我們坐在教室里舒服,其實並不舒服,讓你們連著坐兩節課你們都受不了,我們努力了,雖然沒盡力,但真的努力了,
只是你們都不願意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就像是我們其實也希望有個好父母,但我們不能倒過來要求你們優秀,而你們,總是在要求我們必須要努力,可是你們努力了嗎?
這是孩子的邏輯,我認為我很努力,但在孩子看來,我並不夠努力。否則為什麼和別人的父母差距那麼大呢?
看出來了吧,多像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看法。
二八定律里說,人類的群體里,好的資源都掌握在20%的聰明人手裡,他們是社會的精英,而剩下的80%是普通人。
普通人占大多數,但是每個普通人家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實現逆襲實現飛躍,事實上,能實現人生逆襲的人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普通人。我們既然能接受自己的平庸,為什麼不能接受孩子的普通呢?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成為人上人,讓別人仰望自己?
成為自己想活成的樣子,與自己的理想撞個滿懷?
還是在人生的路途中不斷地經歷著種種艱難險阻,為了親人過得更好,用盡全力最終撥雲見日?
好像只有最後一條更接近於普通人的我們。
接受自己的平庸,並不代表著消極思想,而是接受自己平庸孩子普通,
才能更快樂地活著。
縱使繁華三千,河流萬條,你也只享一世繁華,只飲一江之水足矣。
莫把名利看得太重,放下包袱輕裝前行,既使無人陪伴,還有你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