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祥父母離婚時已經26歲,他的種種劣行不應由父母背鍋

2020-04-27     飛天傳書人

近期羅志祥和周揚青分手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羅志祥被稱為娛樂圈裡有史以來最渣男星,近幾天,人們將羅志祥的種種劣行歸結於他的原生家庭,矛頭直指羅志祥媽媽。

網友翻出羅志祥與媽媽互動的很多信息,譴責羅志祥媽媽不懂得與兒子保持界限,而且明知兒子頻頻換女友,也沒有去制止兒子。

甚至有人將羅志祥的種種行為,歸結於他的單親家庭。

事實上,羅志祥父親去世時他已經26歲了,完全是一個已形成完整人格的大人,有獨立的行為能力,單親家庭對羅志祥的負面影響一說,沒有事實依據。

但他媽媽對他的負面影響卻是一定的。

01不同的年齡段,表達愛的方式應有所不同。

羅志祥與媽媽的親吻照讓大部分人看了感覺有些辣眼睛。

今年已經41歲的羅志祥多次在公開場合與媽媽嘴對嘴親吻,這在絕大部分中國家庭里是不被接受的。

如果反過來是父親和女兒以這種方式表達親情,定會遭到網友炮轟,但因為是母親和兒子,網友縱使吐槽也多是口下留情。

羅志祥媽媽將與兒子小時候的互動習慣一直保留至今,無形中模糊了兒子與異性之間的界限感,羅志祥對異性沒有明確的保持距離的敏感性,在他心裡,與母親一直沒有變化的親密方式,延伸到了他對其他女性的交往中,也許親吻和肢體接觸在他看來,和眉目傳情一樣隨便。

正常的冢庭里,男孩兒五歲時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性別意識,很多家庭已經培養男孩子自己獨自睡覺,以確立孩子的性別意識,同時讓孩子儘早的建立起獨立意識,但也有的母親因為太過惜子,怕孩子一個人睡孤獨害怕,一直讓孩子跟自己睡一個被窩。

我兒子從五歲開始自己睡,到了九歲的時候,我們有事不在家時,有時他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睡。但是他同學和媽媽睡到15歲,直到有一天孩子長出了第二性特徵時,媽媽方才意識到,兒子長大了,該讓他自己睡了。

我曾經跟我兒子討論過一個問題:有一個年輕的妻子,在推開臥室的一剎那,看到婆婆正俯身親吻自己的丈夫,為此,她感覺特別生氣,難以接受婆婆的行為。

我問兒子怎麼看待這件事情?他說:男孩兒長大之後,母親應該主動地去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孩子愛的方式也應該有所改變,過於親昵的動作還是要避免的。

我兒子從五年級時就不願意讓我抱他,更別說親他了,上了初中後漸漸地到了叛逆期,特別不願意跟我溝通,一說話就吵架,他要彰顯個人意識,他要體現自我價值,從那時起,我感覺孩子長大了,他需要被保護,也需要被疼愛,但他已經不是那個需要時時刻刻陪伴和呵護的小孩子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

羅志祥媽媽對兒子表達愛的方式從未有過調整,一直延續著小時候的習慣,這樣的習慣對於羅志祥來說負面影響很大,他不但對異性沒有應有的界限感,反而會覺得跟異性有親昵動作很正常。

而且,羅志祥媽媽之所以以這樣的方式和兒子相處,足以看出,她在內心裡認為兒子依舊沒有長大,她大概也不希望羅志祥娶妻分走兒子對她的愛,否則,她不會延續這樣的方式,畢竟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她們母子這樣的表達方式的,更別說她未來的兒媳婦。

02一個人的人生,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可忽視,但也不可以此作為自己失敗或者犯錯的藉口。

近幾年來,原生家庭似乎成為犯了錯者們的替罪羊。

不論是誰犯了錯,其原生家庭都會被揪出來鞭撻,似乎所有成年人的過錯都可以轉嫁給自己的父母。

然而事實上很多過錯更應該由自己承擔,而不是父母。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所有的過錯都應該甩鍋給父母,尤其是羅志祥。

26歲,作為一個成年人來講,如果是普通人,可能已結婚生子為人夫為人父了,但羅志祥作為明星來講,他的實際年齡總是被人們忽略,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明星就應該比普通人年輕,但事實上,父親去世時,羅志祥已經是一個大人了。

但很多人依然將他的混亂情史與濫交行為與他的原生家庭掛鉤。

那麼照這種觀點來看,羅志祥的紅得發紫,羅志祥的紅極一時、集跳舞、唱歌、搞笑、演員於一身的種種,不也是原生家庭的功勞嗎?

但更多的人願意聽的話卻是:這是羅志祥個人奮鬥的結果,尤其是他的粉絲們。

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有著不可視的作用,但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羅志祥的種種行為跟他的自我約束能力和道德標準更有關,他具備完全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只不過,他認為不會翻車罷了,這跟原生家庭並沒有必然聯繫。

一個人成功時很少去感恩父母,但當一個人失敗或者犯錯時,我們卻習慣於集體去責怪其原生家庭,其實說白了就是甩鍋給父母,為自己頂風雨。

人的一生本就應該在自我重塑中不斷地去總結經驗,學習到更多的生活技能,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而不是一旦遇到什麼事就從父母身上為自己找藉口——沒有人能代替你走完剩下的路。


作為吃瓜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從羅志祥事件當中學習如何去尊重戀愛中的對方,而不是對其原生家庭進行跟風式的譴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x0yw3EBiuFnsJQVd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