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之首唯小米 健康美味營養豐富

2020-07-22   中醫中藥網

原標題:五穀之首唯小米 健康美味營養豐富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餐桌上的食物也更豐富多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9)》中提出我國人群營養膳食10條意見,其中第一條就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其實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相關食用穀物重要性的論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作為五穀之一的小米,營養美味,很受人們的歡迎,自古以來一直備受推崇。此外小米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耐旱、抗貧瘠的特點,在平川、半坡、山地均可種植,因此我們的祖先把小米作為五穀之首。

營養豐富 養生防病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咸,性平,微寒,有健脾和胃、補腎氣、清虛熱、利小便的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弱、氣血受損、產後虛損、食欲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小米粥從古至今都是深受我國居民喜愛的日常飲食佳品。小米的營養價值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B1、B2、E,鈣、鐵、鋅、鍶等微量元素。每100克小米約含蛋白質9.7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74.6克。還含有胡蘿蔔素及人體所必需的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等,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糧。小米還有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同時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其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保護皮膚的健康。可見經常食用小米,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病等多種疾病都有食療滋補的作用。

補脾益胃

要想把五臟養好,首先要把脾胃養好,小米是身體虛弱人進補的上品,可以補中益氣、延年益壽。關於小米的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治反胃熱痢,補虛損,開腸胃」。中醫認為甘味入脾,黃色入脾,從五色上來講,小米是黃色的,為脾之主色,從味覺上來講,小米味甘而咸,因此中醫說小米能「和胃溫中」,適用於脾胃虧虛之反胃吐食、大便溏泄,產後及病後體虛之食欲不振、頭目眩暈等。

補虛益腎

說到小米補虛損的功效,不僅體現補脾胃上面,還體現在補腎上。所謂「人食五穀而化精」,就是說五穀都具有養精氣的作用。水谷精微為精氣化生之源,在五穀當中,數小米的補腎功效最強。明代名醫李時珍就曾經說過:「粟(小米)之味鹹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是說小米性偏寒,五味上甘中略帶鹹味,鹹味入腎經,所以小米還具有益腎氣、補元氣的功效,既可養先天之本脾胃,又可養後天之本腎。對於腎氣虛損的人群,小米實乃平補之佳品,因此李時珍稱它為「腎之谷」。

養心安神

唐代孟詵所撰的《食療本草》中記載,小米能使人安眠。中醫認為失眠與心、肝、脾、腎等臟腑的功能失常及陰血不足密切相關,小米所含色氨酸含量為穀類之首,每100克小米中含色氨酸高達202毫克。色氨酸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分泌出一種使人慾睡的神經遞質五羥色胺,使大腦思維活動受到暫時抑制,讓人產生睏倦感。因此晚餐喝小米粥、小米雜糧餅等,對提高睡眠質量,是不錯的選擇。專家介紹說:「小米熬粥營養價值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將小米熬成稍稠的粥,睡前半小時喝,能使人迅速發困、安然入睡。對於長期服用安眠藥,停藥後產生睡眠紊亂或反跳現象者,晚餐和臨睡前常食小米粥,可改善睡眠,幫助恢復正常的睡眠節律。」

美容養顏

陝北地區盛產小米,有句俗語叫「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溝的炭」,即言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出美女。按理說西北地區氣候乾燥,乾旱少雨,且在強勁西北風的影響下,怎麼可能出美女呢?其原因就是與吃小米有關。米脂縣位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其土地肥沃宜於種植小米,米脂人就是在小米的滋養中長大的。米脂其實就是小米粥中的米油,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清代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脂「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也,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米油可代參湯」,可見其有補虛損不足,益氣養顏之效。有研究發現,小米中含有類雌激素物質,有保護皮膚、延緩衰老的作用。對女性來說,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此外,小米的硒含量也很高,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劑,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

做法繁多 健康美味

小米最適合熬粥,澱粉經過糊化後,綿軟柔滑,本身就有健胃和中的作用,可降胃火,開腸胃,清熱解毒。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棗、南瓜、山藥、蓮子等,熬成風味各異的小米營養粥。此外,小米還可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在此介紹幾款小米藥膳食療做法。

小米桂圓粥

做法:把30克桂圓肉和50克小米放在鍋中煮成粥,最後加入紅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功效:桂圓味甘,性溫,有開胃益脾、養血安神、補虛長智之功。對於心脾兩虛患者每天服用小米桂圓粥,能達到補血養心和益智安神功效,適合氣血不足、心脾虧虛以及健忘失眠健忘等症狀。小米、桂圓二味都偏溫,陰虛內熱之人應避免服用。

小米山藥粥

做法:將50克淮山藥洗凈去皮切成片和50克小米煮成粥,最後加入少許白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山藥味甘,性溫。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三焦平補,與小米同煮,可達到健脾止瀉和消食導滯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以及大便溏稀的人群。

養生安神棗糕

做法:將兩個雞蛋放入碗中,順時針打發蛋液至奶油狀。在打好的蛋液里分別加入20克左右的小米麵和20克左右的小麥粉,採取抄拌的方式,使它們均勻融入蛋液中。大棗去核,切成碎屑,放入拌好的蛋液中,抄拌均勻後,再加入100毫升左右的酸奶和半勺白糖,並抄拌均勻。將調製好的麵糊倒入碗中,上汽中火蒸12分鐘即可。

功效:小米有很好的養生安神和養胃功效。大棗可以滋補氣血,是養生安神的上品。酸奶對調節人體胃腸道菌群有很大益處。因此,食用養生安神棗糕具有補血、安神、養胃的作用。

小米是孕婦、兒童、病人的理想營養食品。專家介紹,在食用小米時,因小米的胺基酸中缺乏賴氨酸,而大豆的胺基酸中富含賴氨酸,所以小米宜與大豆或肉類食物混合食用,可以補充小米的營養不足。同時小米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是水溶性維生素,怕高溫、怕鹼,因此小米不宜長時間浸泡和搓洗,也不宜長時間熬煮,以免營養素丟失過多。另外,由於小米性稍偏涼,氣滯者和體質偏虛寒、小便清長者不宜過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