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立學校的老師本來就是一個打工仔,或者叫做私立學校的老師,但後者沒有說出本質。私立學校是老闆辦的,其目的是賺錢,辦學和辦工廠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工廠是生產商品的一個部件或一道工藝,而學校是生產勞動力商品的一個階段,這和車螺絲釘的原理一樣。工廠的工人就是打工仔,私立學校的老師就是打工仔,或者美其名曰,私立學校的教師。我想不出還有什麼高妙的叫法,總不能叫私立學校的老師為老闆吧?
私立學校有私人開辦,辦學的目的是盈利,是賺錢。
私立學校的老師都是學校老闆僱傭來的,老師的工資多少,福利待遇高與低,工作量的大小,完全由辦學老闆一人說了算,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認為你乾得好就用你,認為你乾得不好,隨時就可以辭退你。因此,在私立學校的老師,你就是以個就是給人家打工的,是純粹的打工仔。
只是僱傭我們的主體有區別,工資的來源有不同。
在公辦校,也許你會覺得有那麼一點優越感,心理上認為自己就是主人,學校無權把我炒了休了,學校不能隨便剋扣我的工資,其實,你經常不幹活試試,誰還留你,留你何用?你認為你是主人,你占用下學校的的財產試試?可以嗎?你能給自己漲工資嗎?公辦校的優勢在於老師工資不擔心,除了期末有些變化,平時工資早已固定。
有這種想法的,恐怕不只是有些老師吧。話說回來,不認為自己是打工仔,那該認為是什麼?難道要認為自己是老闆?
私立學校,雖然打著學校的旗號,但說白了,性質還是企業,還是私人企業。出資辦學校的,自然成為老闆。剩下的人,都可以看做是給老闆打工的。
當然,也可能會有例外情況。比如,學校做的很強大,等上市之後,老闆分給老師一部分股份。或許真到那個時候,老師就不會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打工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