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日民族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雲南各少數民族地區全面打響了疫情阻擊戰。在這裡,不缺精神、不缺人力、不缺渠道,有規劃、有方法、有效果。
丨余友社用傈僳語入村宣傳
「請各位叔叔、大媽、大哥、大姐注意,我是上帕邊境派出所輔警余友社,這段時間疫情蔓延很快,所以請大家好好呆在家裡,不要出門,平時注意勤洗手,少在一起喝酒、打牌,出門一定戴口罩……」
福貢縣公安局上帕邊境派出所的輔警余友社正通過手裡的警用喇叭,在村組裡,用傈僳語大聲地開展疫情宣傳教育工作,「村裡的人大部分只聽得懂傈僳語,為了讓每一名群眾懂得自我防護,我多吼幾聲,嗓子啞點沒關係,哪怕他們嫌我吵,嫌我煩,我也認。」
余友社還是一位80後傈僳族單親爸爸。「我本來計劃年初二和所領導請假,回家帶孩子,卻因突如其來的疫情,沒好意思開口,每次和阿娜(傈僳語中大女兒的俗稱)視頻電話,我都和她說,爸爸過兩天就回來,在家聽奶奶、小姨的話,照顧好妹妹。」提起一雙女兒,他眼裡噙著淚,聲音哽咽,滿懷內疚和心疼。
丨余友社向女兒揮手告別
在紅河州元陽縣攀枝花鄉碧播村阿吾寨,天剛亮不一會兒,彝族鄉村醫生李玉忠就戴好口罩,像往常一樣早早地出發了。阿吾寨是一個貧困村,因地處深山,交通不便。路況好一些的地方還可以騎摩托車,但在深山小道里,就只能「騎驢問診」了。
這不是笑話。李玉忠原來真有一頭小毛驢,但腳受了傷。「不能因為驢傷了耽誤了工作。」他趕緊給自己置辦了匹馬,作為新的交通工具,奔走在大山里。
自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都騎馬進村入寨,除了繼續開展日常診療,老李還要負責對返鄉人員進行排查登記、做好敏感人群檢測預警工作,一天下來比平時忙了不少。
「大哥,在家嗎?我來看看你的情況有沒有好一點了。現在疫情變化太快,平時要注意防範,要戴口罩……」在一戶彝族群眾家中,李玉忠用熟練的母語向村民詢問病情。因為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李玉忠也能聽懂哈尼語,在跟村民們交流時,他時常會上演漢語、彝語、哈尼語的「協奏曲」。
丨李玉忠給病人測量體溫
疫情無情人有情,面對疫情,雲南各族群眾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愛心善舉助力疫情防控戰。
「我在朋友圈看到紅十字會發的倡議書,作為一個南澗人,我也想為家鄉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就報名加入了愛心車隊。」南澗縣碧溪鄉新虎村私家車駕駛員陳映軍說。
在南澗,像陳映軍一樣,有200多名駕駛員在南澗縣紅十字會的組織下,加入到「志願者服務愛心車隊」,為「愛」出發,在統一調度下參與到物資運輸、醫務工作者接送等後勤保障工作中。
在洱源縣,海之源愛心協會會員自行捐款購買2000個醫用口罩送給該縣環衛工人;在漾濞縣,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每天都能收到來自高老莊酒店送來的「愛心餐」;在彌渡縣,一位守工地的大叔每天都義務地為疫情防控檢查點值守的民警和醫務人員送柴、提水……
峨山縣各族群眾也在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社會組織、愛心企業、普通群眾等紛紛自發向抗疫前線捐送礦泉水、麵包、飲料、方便麵、木炭、口罩等物資。截至2月17日16時,峨山縣捐贈資金及物資價值共計21萬餘元。
一個人的力量雖小,卻不容忽視。在這場戰「疫」中,正是無數個個體,他們不顧危險、不計得失、堅守崗位,彙集成了一股強大的戰「疫」力量。
丨綠春縣村村響
此次疫情發生後,雲南各地針對部分少數民族群眾不懂漢語、不識漢字、居住分散、接收信息渠道少的實際,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預防舉措等翻譯成各種民族語言、製作成民族特色視頻,通過「村村通」廣播系統、手機、網際網路等渠道傳播。
以哈尼族、彝族為主體民族的紅河州,為避免出現死角,及時啟動了國家應急廣播和「村村響」廣播系統,把宣傳內容錄製成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音頻、轉化成鄉親們喜聞樂見的「土話」,讓老百姓用最易接受的方式把防疫知識記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將防控知識、預防舉措翻譯成傈僳語、怒語、獨龍語,製作成小冊子、視頻,用村言村語最大限度地把疫情防控知識、措施、要求宣傳到村寨、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點。
「我們住在山上,對這個病毒了解很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村裡大喇叭每天用漢語、怒語、傈僳語播放怎樣做好預防的知識。現在,我們都記住了。大家安心生活,天天打掃道路,清理庭院。村裡沒有人得這種病,都好著呢!」福貢縣匹河怒族鄉知子羅村委會怒族村民花梅英說。
據悉,福貢縣還推出傈僳語版「五步戴口罩法」「七步洗手法」教學視頻,點擊量達5000餘次。
丨怒江州「大喇叭」用傈僳語、漢語向社區居民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預防知識
此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發布傣文圖解和傣文卡通視頻,教授傣族群眾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臨滄市發布佤語、傣語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提示視頻;石林彝族自治縣製作彝、漢雙語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治宣傳片;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製作白族調彈唱《白鄉齊心戰疫情》……
這些形式多樣、渠道多元的「硬核」宣傳,以準確、親切、迅速的傳播,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防疫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綜合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鬥中,雲南廣大農村地區有許多如傈僳族輔警余友社、彝族醫生李玉忠一樣默默堅守的少數民族同胞們,他們齊心協力、發揮智慧、共度時艱,為農村防疫築起了堅實、可靠的健康防護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