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一個說法開始悄然流行。
「男人騷起來,就沒女人什麼事了。」
從美妝圈大佬,技術一個比一個精湛。
到舞蹈圈天皇,動作一個比一個妖嬈。
要顏值有顏值,要身段有身段。
每次都讓香玉對著螢幕自慚形穢,深感自己功力之淺薄。
但要說起男人界最騷氣的存在,還是當數這一群——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RuPaul’s Drag Race
看看封面上這堪稱群魔亂舞的一幕,就知道該節目是個什麼尿性了。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從2009年推出第一季開始,已經出到了十一季。
最新季在IMDB上均分8.6。
在此之前的第八季和第九季,更是拿下了100%的新鮮度。
穩妥的一批。
2012年推出過衍生綜藝《魯保羅變裝皇后全明星季》。
一樣是高口碑的人氣作品。
不僅如此,還在真人秀的大軍中一路披荊斬棘。
共拿下了13座艾美獎。
這個畫風如此與眾不同的真人秀到底厲害在哪裡呢?
大家系好安全帶,接下來香玉要踩油門了。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本質就是一群女裝大佬,男扮女裝之後比拼才藝。
變裝前在台下,他們是文藝大叔。
是嘻哈小哥。
是芭蕾舞者。
等變裝完成,站到了台上後——
就成了迪廳女王。
磁帶成精。
小雛菊仙子?
真可以說改造得「連他媽都不認得」。
既然是PK,那肯定還是得有點硬貨才能占據優勢。
首先第一致勝利器,就是美。
像這位先天條件極佳的亞裔小哥,從一出場就贏得了滿場讚嘆。
等變裝完成走上T台,簡直立刻化身世界小姐。
又比如這位長發白人小哥,又高又瘦。
台上一站,身材簡直讓人羨慕嫉妒恨。
美單只是視覺層面的衝擊,不夠深入人心;
還得靠「騷」才能直擊靈魂。
這檔節目每期的日常就是戲精上身完全停不下來。
平日裡互相稱呼姐姐妹妹那都是基本操作;
一朝變臉互懟,張口碧池閉口丑逼也毫不留情。
在這個舞台上,最不缺的就是drama。
抖臀露腿加搖乳(假的),畫面非常限制級。
還時不時搞點人體對對碰運球大賽。
充滿哲學的場景大寫著未成年退散。
看著這群風情萬種的男人,香玉又一次默默自嘆弗如。
但如果以為在這個舞台上美和騷就夠了,那你就錯了!
想在魯皇的變裝秀里出類拔萃,必須得有十八般武藝傍身。
服裝設計是基礎,縫紉製作是輔助。
哪怕給的材料是一堆原生態綠色農產品,也要有能力化腐朽為神奇,做成逼格滿滿的T台高定。
走秀台步直逼專業模特,沒有實力根本不敢站在台上。
到後來台步都不夠了,直接上台整了段芭蕾。
就是這麼高端大氣上檔次。
時不時演個話劇,排個脫口秀節目,個個拿出爭選奧斯卡影后的勁頭。
不論分到的角色是白蓮花,還是女王蜂。
必須用入木三分的演繹給自己實力打call。
唱歌跳舞變魔術,還得自己寫詞來段rap。
關鍵人家都不是玩虛的。
形式雖然浮誇,但拿出手的全都是專業水準。
模仿名人也是出線的關鍵。
不但要對流行文化如數家珍,各種梗和段子手到擒來;
還必須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和逗樂全場的喜劇天賦,方能博得評委歡心。
模仿席琳迪翁
每個選手都是退能雜誌拍硬照,進能電視脫口秀的十項全能。
最關鍵的是還得有個性。
你美,你騷,你十八般武藝都很強,但如果玩的都是別人玩過的——
不好意思,退下吧。
優秀得太平庸了。
鮮明的個人風格+亮眼的記憶點+雄厚的實力。
層層條件疊加,才有可能擊敗其它小主,搖身變為皇后。
比宮斗劇都驚心動魄有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魯保羅變裝皇后秀》能十年長青。
它不是單純的走秀、選美,而是集合了全美超模+我是演員+美國之聲+天橋風雲等一眾節目形式。
撕逼八卦與爆笑專業融為一體。
驚喜和亮點一波緊接一波。
由此也可以看出,《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絕對不是一檔老少咸宜的節目。
在IMDB上家長指導的一欄里,髒話粗話被標註出了紅色的嚴重警告。
節目上,從嘉賓到評委到選手,大家的日常對話是這樣的:
雞言雞語,混合婊里婊氣。
堪稱大型雞窩現場。
這還是香玉考慮到過審問題,選取了語言表達不那麼直接的部分。
正片尺度得有多大,大家自行腦補。
語言上的成人向還只是它先鋒性的一個側面。
更鮮明的是它的政治性(這也是老美綜藝的普遍特徵)。
drag(變裝)作為美國追求平等自由的重要群體,在政治訴求上是妥妥的民主黨。
「共和黨」三個字一出場,必受集體性白眼。
作為共和黨頭頭的川普,更是被視為眼中釘。
動不動就被拿出來鞭笞一通。
這樣立場鮮明舉起政治旗幟的節目特點,離不開節目的靈魂人物:
魯保羅。
這位人稱魯媽、魯皇的傳奇人物,有著非常傳奇的經歷。
做過演員、歌手、主持人、製片人,是公認最優秀的變裝皇后之一。
2017年,魯保羅入選《時代》雜誌年度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沒錯這跟上面是一個人
現在雖然已過天命之年,依然活力不減。
最近還作為主演出演了網飛的新片《AJ與皇后》。
魯保羅為美國的同志平權運動做出過無與倫比的貢獻。
也讓drag這項原本屬於小眾圈子的愛好漸漸走向大眾,被更多人接受。
現在的drag不但擁有自己的鮮明風格,甚至還被時尚圈視作靈感來源。
就像男裝品牌Thom Browne,就受到變裝風格的影響。
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穿裙子的男人」系列,在時尚圈引起過不小的轟動。
LV前設計總監Marc Jacobs也是變裝的忠實粉絲,經常去《魯保羅皇后秀》做個嘉賓。
上過這檔節目的明星嘉賓多到根本數不過來。
麥莉·塞勒斯(《漢娜·蒙塔娜》),「戳爺」特洛耶·希文,打雷嘎嘎等等,都去客串過。
可以說,通過這個節目,drag開始逐漸走入了主流審美。
或者說,所謂的「主流」與少數群體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
從根本上來看,這是審美逐漸多元化的一個表現。
更是鼓勵人們接納自己的一種吶喊。
在第十一季的冠軍賽上,固定評委之一的米歇爾·維塞奇公布自己通過手術取出了隆胸假體。
鼓勵因為隆胸受折磨的女性勇敢做出改變,接受真實的自己。
他們吶喊的方式或許看起來很出格。
但卻是在用「不正經」的方式,做著最正經的事。
破除刻板印象,解放人生的多種選擇,不再被所謂的教條束縛。
誰說男性就不可以化妝,不可以喜歡時尚與精緻,不可以打扮自己?
就好像。
誰說女性就不能喜歡足球,不能喜歡拳擊,不能喜歡賽車呢?
事實上很容易發現。
那些反感男性打扮自己,甚至將其貶斥為「變態」的,和那些要求女性必須溫柔,必須遵循相夫教子「女德」的,其實是同一類人。
他們是傳統觀念的衛道夫。
將自己視為「標準線」,標榜著絕對正確。
把所有異己者踢出隊列,通過攻擊和貶低的方式,來抬高自己,肯定自己,滿足虛偽而荒唐的滿足感。
張揚著所謂「正常」的大旗,行歧視之事。
用一種刻板印象的牢籠,同時束縛了所有人。
別看這些人總是張牙舞爪的,但其實他們行為背後的本質,是膽小、自卑、懦弱。
是害怕自己被拋棄,怕自己的現有地位和既定利益被動搖。
對自我缺乏認知和肯定,只能混在人群里尋找存在感,仗著人多勢眾的時候叫喚兩聲。
他們是沒有自己的聲音的。
因為他們連自己的聲音是什麼樣都不知道。
愛美是人的天性,甚至可以說是生物的天性。
喜歡打扮,跟喜歡唱歌跳舞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
男性樂於打扮的同時也完全不妨礙他可以勇敢堅強,從愛好來推斷性格本身就是無稽之談。
就像愛好武術的人,難道就可以說TA性格暴力嗎?
在這個基礎上再退一步來講。
為什麼男性就不允許軟弱?
在《送我上青雲》上映的時候,就因為片中男性角色不夠「理想化」而被質疑過。
香玉當時就說,這些不理想的狀態,才是最真實的狀態。
那些所謂男人不可以哭,不可以軟弱,不允許流露脆弱的要求。
完全是社會強加給男性的刻板印象,是對男性的過度限定和束縛。
性別是一種生理學上的特徵。
而如果我們讓「性格」的人文觀念僅僅停留在了「性別」的生物維度。
那就太對不起人類所謂天之驕子,萬物靈長的地位了。
這群在舞台上大放異彩的變裝皇后。
在所有唱歌跳舞的背後,在假髮濃妝的裝飾下,其實在反覆強調的只有一個觀念——
接納真實的自己。
你內向敏感,不善於與人交流,這沒關係。
你天生肥胖,不是世俗評價里的美人,這沒關係。
你因為與眾不同的怪異審美而被排擠,這都沒關係。
希望改變的部分,去努力改變。
改變不了或者壓根不想改變的部分,接納它。
接納自己的能與不能。
然後好好地愛這樣的自己。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又如何有能力去愛別人呢?
說到底。
人生不是一個有著標準答案的模板,沒有人能告訴你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並且充滿了熱情和幸福。
就是你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