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服藥過程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疑問:
在服用降壓藥一段時間後,血壓降到正常水平,是否可以不用再繼續吃藥啦?
是藥三分毒,降壓藥也一樣,不能長期服用!
……
那麼這些說法真的對嗎?
高血壓患者擅自停藥,會出現哪些問題?
高血壓是指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情況下,收縮壓大於等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等於90mmHg。
高血壓患者服藥過程中擅自停藥後,會導致血壓很快又再升高,不得不再次開始服藥。
這種間斷和無規律的的治療,不僅會造成血壓波動幅度的增加,而且還加重了動脈硬化和對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甚至出現「反跳現象」。
反跳現象
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患者在突然停藥後,可能會出現反跳現象:
指停藥後,血壓升高到比治療前還要高的水平,常常伴有頭痛、焦慮等症狀。
嚴重的還會出現高血壓急症(高血壓腦病、顱內出血、腦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下肺水腫、心肌梗死和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等問題。
另外,停藥後血壓正常,只是假象。
有部分經過治療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停用降壓藥物後血壓水平仍可能會在短期內保持正常,但最終血壓還是會上升到治療之前的高度。
這是因為:
每種降壓藥物均有一定的代謝時間,停止服藥後體內仍存留一定量的藥物還未被代謝,還需要一段時間後才會完全失效。
還有許多患者擔心長期服用降壓藥會有危害。
其實,藥物確實多多少少都有副作用,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降壓藥,已經經過不斷的改進,副作用與高血壓的危害比起來,幾乎就是微不足道。
一邊是輕度的副作用,而另一邊則是生命的威脅,如何抉擇已經非常明顯了吧。
更何況,降壓藥種類眾多,一種藥物不耐受,大可讓你的醫生幫你選擇其它種類的降壓藥。
一旦發現血壓高,從此就與降壓藥綁定了嗎?
並非全都如此。
因為這裡需要先明確一個問題:你得的到底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繼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病:
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由於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等問題,導致的人體血壓調節發生紊亂從而導致血壓升高,發病初期,並不存在臟器病變。
此類病人占了高血壓患者的95%。
繼發性高血壓病:
人體內參與血壓調節的臟器發生了實質的病變,從而導致了高血壓的發生,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
可能涉及:
- 全身各處的大、中動脈血管的狹窄、堵塞;
- 腎臟功能的不全;
- 腦垂體瘤;
- 甲狀腺功能亢進;
- 腎上腺瘤;
- 嗜鉻細胞瘤等。
這類病人在高血壓患者中只是少數,只占到5%左右。
總結
- 如果是原發性高血壓,則需要長期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治療,把血壓控制到正常水平。
- 如果是繼發性高血壓,許多用降壓藥物治療是無效的,必須先治療好腎病、垂體瘤或腎上腺瘤等基礎疾病,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血壓。
如何區分是否為「繼發性高血壓」?
這需要結合已有的症狀、體徵同時做相應的輔助檢查才能確診:
- 病症體徵檢查腎臟功能不全除血壓升高外,可能還存在有水腫表現。需要抽血化驗腎功能以及尿蛋白檢查。
- 腎動脈狹窄有持續性的高血壓,有時上肢可無脈搏觸及,而上肢及下肢血壓有時亦可有顯著差別。通過做腎動脈彩超,或者腎動脈血管造影,可以明確診斷。
- 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為容易激動,心動過速、多飲、多食、多汗、突眼等。需要查下甲狀腺激素水平。
- 腦垂體瘤可能有第二性徵異常、泌乳等症狀。需要做個腦部的核磁共振檢查來判斷是否有異常。
- 嗜鉻細胞瘤常表現為血壓陣發性的升高,伴有心悸,臉紅,出汗,未經治療可自行恢復。需要檢查各種參與血壓調節的激素以及腹部MRI。必要時還需要進行正電子發射掃描俗稱:PET。
另外,還有其他比較特殊的高血壓類型:
一過性高血壓
目前尚無公認的一過性高血壓的定義,尤其是時間界限和診斷標準。
典型的一過性血壓高,就是指平常血壓正常,如遇有心煩、焦慮、失眠、激動、劇烈運動等原因出現短時間血壓突然升高,時間持續數小時或者數天。
對於一過性高血壓,通常是在血壓急性增高時,給予消除誘因並給予降壓藥物治療,但無需長期服用降壓藥。
白大衣高血壓
指患者平時血壓正常,但是進入醫院,醫生、護士測量血壓就是高的,這種患者考慮是緊張焦慮所致,但不能忽視。
有研究表明,白大衣高血壓,最終會成為高血壓患者。
總結
- 如果高血壓患者不存在上述情況,則為原發性高血壓,需要長期按時服藥,以達到平穩控制血壓的目的。
高血壓患者用藥,有哪些注意事項?
1、忌擅自亂用藥物
降壓藥有許多種,作用也不完全一樣。高血壓病人的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應按病情輕重和個體差異,分級治療。
2、忌降壓操之過急
短期內降壓幅度最好不超過原血壓的20%,血壓降得太快或過低都會發生頭暈、乏力,嚴重的還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和心肌梗死。
3、忌不測血壓服藥
自覺症狀與病情輕重並不一定一致,血壓過低也會出現頭暈不適,繼續服藥很危險。正確的做法是,定時測量血壓, 及時調整劑量,維持鞏固。
4、忌無症狀不服藥
無症狀高血壓 ,危害不輕,一經發現,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用藥,使血壓穩定在正常水平 。
除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1、合理的膳食
- 減少鈉鹽攝入
- 限制總熱量
- 注意營養均衡
2、控制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 減輕體重有益於高血壓的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險。
- 減肥應循序漸進,通常每周減重0.5~1.0公斤,在6個月至1年內,減輕原體重5%~10%為宜。
3、戒煙限酒
- 吸煙的高血壓患者,降壓藥的療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藥劑量,長期吸煙的高血壓患者,遠期預後差。
- 長期過量飲酒是高血壓、心血管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飲酒還可對抗藥物的降壓作用,使血壓不易控制。
4、適量運動
- 運動的方式包括:有氧運動、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綜合功能聯繫。
- 常見運動形式有:快走、慢跑、騎自行車、廣播體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爬樓梯。
5、保持心情舒暢
- 預防和緩解心理壓力,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
- 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培養個人健康的社會心理狀態,糾正和治療病態心理。
6、關注睡眠情況
- 睡眠是最好的養生,良好的睡眠有助於降壓。
- 睡眠差者應找醫生幫助調理,服用催眠藥或助眠藥,提高睡眠質量。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
都必須遵醫囑用藥,
切不可私自停藥,換藥
以免埋下健康隱患!
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
記得關注+點贊~
參考資料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WritingGroupof2010Chines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Hypertension.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1, 3(7):42-93.
[2] 胡衛民. 高血壓合理用藥[M].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
[3] 陶碧峰. 淺談高血壓預防保健及健康指導[J]. 特別健康, 2017(14).
版權聲明: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Xz2IXABjYh_GJGV3I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