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真的能致癌?真的!但你也別太恐慌

2020-03-31     健康之路官方

很久以前,人們以為像胃部這麼酸性的環境是沒有細菌可以存活下來的。


直到1982年,澳大利亞科學家Marshall 與 Warren發現了唯一能在胃部存活的細菌——幽門螺桿菌。

在2005年,Marshall 與 Warren還因發現並證明了幽門螺桿菌會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感染率很高的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狀或弧形的感染性菌。


以上專業術語不明白沒關係,記住它的特點就是了:感染性,即可傳染。

P.s. 還有一個小知識點:是目前已知的能在人類胃部存活的細菌~


除了在人的胃部外,幽門螺桿菌還能生存在十二指腸、人的口腔等其他的人體部位。


它的傳播途徑主要靠口—口、糞—口,就是你接個吻、吃個飯都有可能被染上,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小薇要上一組數據證明這點:

  • 全球幾乎有50%的人口都受到了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受感染人數可達90%。
  • 在中國,青壯年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30%左右,50歲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為50%~80%



幽門螺桿菌真的會致癌嗎?

是的,但你也不要太恐慌,不然一半的世界人口都得胃癌了。


幽門螺桿菌被列為了第1類致癌物,但這並不表明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


癌症的分級只是看致癌證據是否可靠,是否充分,而不是看它導致癌症的能力強不強,比如煙草、酒精飲料、檳榔等也是第1類致癌物。


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群里,只有不到1%的人會最終發展為胃癌。

並且,在這1%的人群里,幽門螺桿菌也不一定是主謀,因為胃癌也有可能是飲食、不良生活習慣、遺傳等引起的。



雖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得胃癌,但是卻有可能引起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淋巴瘤等胃腸道疾病,甚至它還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等多種胃腸外疾患有關。


所以,對於幽門螺桿菌,你不必太過恐慌,但一定要引起重視。


怎麼知道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其實,大部分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都沒有什麼症狀,有症狀也很少想到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不過,通過一些症狀和檢查,也能看出端倪。


看症狀


1、口臭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不僅會在胃部,還能在牙菌斑中生存,它會產生氨氣等臭味的氣體,無論如何清潔都無法去除。所以,如果是頑固性口臭一直找不到原因,不妨考慮是否是幽門螺桿菌的原因。


2、泛酸

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酸過多,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會出現泛酸和燒心。在餐後常會出現噯氣、噁心、腹漲等腸胃不適。


3、胃痛

隨著病情的嚴重,幽門螺桿菌會逐漸破壞胃腸道壁,引起胃潰瘍,而胃痛是潰瘍病最典型的症狀,疼痛的部位多在上腹部。



看檢查


目前醫院常用以下4種檢查來診斷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1、14c或13c呼氣試驗

通過服用含有14C或13C的尿素後,對著機器呼氣,陽性說明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目前醫院廣泛使用的檢查方法,但有可能出現假陽性。


2、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

就是抽血檢查。陽性只代表感染過幽門螺桿菌,不代表目前仍有幽門螺桿菌存在。


3、快速尿素酶試驗

在加入指示劑酚紅的尿素液中放入胃黏膜活檢組織,尿素液變紅則為陽性,即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準確度不如14C或13C呼氣試驗。


4、組織學檢測

將胃黏膜組織標本進行切片染色,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陽性說明組織中存在幽門螺桿菌。



得了幽門螺桿菌要治療嗎?

這可不是個傻問題:

雖然幽門螺桿菌是第1類致癌物,但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需要治療。


不需要治療的情況

假如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沒有什麼症狀,又排除胃潰瘍、有胃癌家族史、長期吃消炎鎮痛藥如阿司匹林等、有胃病史等因素,可以不用治療。


因為根除幽門螺桿菌需要使用3~4種的藥物,其中至少2種是抗生素。而抗生素這種藥是一把雙刃刀,殺死病菌的同時還有可能帶來如胃部不適、肝功能損害、皮疹以及腸道菌群紊亂等問題,有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需要治療的情況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部疾病;
  • 有胃癌家族史、直系親屬有胃癌的;
  • 長期服用影響胃粘膜功能藥物的;
  • 感染幽門螺桿菌帶來了嚴重心理負擔的。


在治療前,建議做一個胃鏡檢查,看看幽門螺桿菌對胃部造成了何種程度的損害如胃潰瘍的程度等,方便醫生判斷如何用藥。



幽門螺桿菌怎麼治療?

一般治療幽門螺桿菌需要抗生素+抗酸藥,需要3~4種藥物聯合,專業上的治療方案叫3聯或4聯,療程在10~14天。


P.s. 由於現在醫生開藥最多只能開7天,所以藥吃完的時候,不要自己配藥吃。請一定及時到院複查,醫生會視你的情況判斷是否要改變治療方案。


幽門螺桿菌能預防嗎?

其實,幽門螺桿菌還是很難預防的,口—口就能傳染,總不能接吻前讓對方到醫院吹個氣,看看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吧。


而分餐制,又沒有證據能證明能減少感染率。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兩個措施:

  • 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手,不吃生食和喝生水,餐具定期消毒,保持口腔健康。
  • 定期體檢:一來,可以儘快發覺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若需要治療可儘早開始;二來,如果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定期體檢還可檢測病情的進展。



總之,對幽門螺桿菌不要恐慌,

感染了也不要緊張

也別諱疾忌醫

儘快到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就診哦~


學到新知識了

記得點贊+關注

轉發給更多的人哦!


版權聲明: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LTDNHEBiuFnsJQVBT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