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 McCullin 唐·麥庫寧丨戰地攝影師

2020-07-13     圖像與眼睛

原標題:Don McCullin 唐·麥庫寧丨戰地攝影師

不用別人告訴我戰爭是什麼

普通人永遠都不會適應這種恐懼

封面是一位剛從戰場回來的士兵,被嚇到眼睛好幾分鐘都不閉,麥庫寧按了四張底片都是一模一樣的眼睛和狀態,一動不動。

Don McCullin 唐·麥卡林

(1935年 - )

3月5日,國際攝影中心(ICP)宣布了2020年無限獎終身成就獎授予唐·麥卡林。唐·麥卡林,一位戰地攝影師,幾乎經歷了20世紀下半葉所有的戰爭和重要地區衝突,即使80多高齡的他仍在深入戰場進行拍攝

1935年出生在倫敦的貧民區,在二戰中的動盪中長大,從孩童時期他就明白戰爭意味著什麼。童年的遊樂場就是附近的轟炸廢墟,防空洞是他的第二個家;臨睡時活在夜間空襲的恐懼中。7歲那年,他目睹了德國轟炸倫敦,炸彈落在他家房子周圍,而房子隨著爆炸搖搖欲墜的場景。早年喪父加上童年的生活經歷使他對戰爭中的受難者所遭遇的一切感同身受,對於戰爭也更加的敏感。

「戰爭沒有什麼魅力,也並非光彩照人。戰爭是非常悲慘、令人厭惡的,是對人性的侵犯。」

正因如此,唐·麥卡林想在作品中展現更多的人性,而這也是他想成為攝影師的原因之一。麥卡林認為作為一個戰地記者你需要三種東西: 誠實、正義感、同情心。有了它們,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就可以完成優秀的戰地報道。如果沒有誠實、正義感、同情心,你就不應該上戰場。因為你不能理解在那裡發生的事情,也無法帶回有價值的信息。

「在某些情況下,拍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幫助別人,做好事,做正確的事。」

他以儘可能尊嚴的方式拍攝了一名16歲的女孩,當女孩走進來時,沒有穿任何衣服,她已經快要餓死,每走一步都是痛苦的。麥卡林立即堅持讓她坐下休息,他想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如果沒有想辦法讓她擺脫裸體的窘境,那至少也要保留她的尊嚴,因此,他讓醫生告訴女孩能否將下體遮蓋。通常情況下他只拍兩三張照片就離開,因為「 站在他們面前拍很多張照片,可能會令他們更難過。」

「攝影器材只是一種工具,但是攝影是一個帶情感的過程。」

麥卡林沒有長焦鏡頭,最長的也只是105毫米的肖像鏡頭,於他而言,攝影只是一個代名詞,它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它無法決定我如何處理與被攝者的關係,我的腦子、我的眼睛和我的情緒才是重要的。事實就是,你可以拿著最好的日本相機拍出一堆礙眼的東西。器材很好玩,但你的眼睛才是重點。

「你不能使一個受害者避免窒息,但是你可以講述好被攝者的故事。」

麥卡林始終保持正確的距離。一次拍攝完一個美國士兵受傷後的照片,放下相機,麥卡林上前幫忙背起他跑了將近100米,回到指揮部,上校稱讚了他,但他毫不在意。對麥卡林來說,這是一種與他們分擔危險的表示,也是表示對他們的尊敬。我拍攝這些受傷和死去的士兵,我想向他們表明,我與他們在一起。我沒有槍,我在他們最苦難的時候拍攝他們,然而,如果需要,我也會幫助他們。但作為攝影師,在戰場上,我不是救護人員,我需要拍照。

「在攝影面前,我始終保持謙卑。」

唐·麥卡林說:「 我一生中一直有某種東西逼著我走出去記錄死亡與苦難。」因為熱情,麥卡林從未停止攝影的腳步,即使年事已高,身體也已不再強健,但他還是深入戰地進行拍攝。如果有一天,我感到,在攝影方面我已經達到,那麼,作為一個人,我已經失敗了。人從來不應當到達,而是要不斷地旅行。只要我還能走,我就會繼續拍下去。

限量預售,掃碼購買

書籍信息

書籍出版社:Aperture

規格:B5判変型(297mm x 312mm),352 Pages,黑白

預售價格:530RMB( 包括國際郵費+國內郵費)

這本有著回顧性調查意義的圖冊於2001年首次發布,不僅展示了唐·麥卡林的攝影生涯,同時還記錄了半個世紀的國際沖

唐·麥卡林的這本圖冊表現了對所有戰爭一線的攝影師們崇高的敬意。對於攝影師而言,這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XC_R3MBd4Bm1__YSb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