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A足球伴隨幾代人成長,它是電競解鎖奧運大門的鑰匙?

2021-04-06     澎湃新聞

原標題:FIFA足球伴隨幾代人成長,它是電競解鎖奧運大門的鑰匙?

FIFA電競在世界已經頗具規模。

FIFA足球遊戲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從當年朋友同學之間的對戰,到現在成熟的比賽模式,足球電競愈發深入人心。

日前,2021年FIFA電競冠軍杯在上海舉行,來自中國、韓國、泰國和越南的共12支戰隊進行了角逐,最終中國的富力RONLY殺入淘汰賽。根據賽事規則,FIFA電競冠軍杯(以亞洲為中心)排名靠前的隊伍未來將獲得參加FIFA電競洲際杯的資格。

這是不是很像足球世界中的亞俱杯和世俱杯——在FIFA電競的版圖中,除了這些洲際賽事和世界賽外,在國內也擁有FSL職業聯賽和FCC職業冠軍杯。看上去,在全球範圍內這一體育類電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賽事體系。

當下借著賽事舉辦的契機,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FIFA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聯盟負責人卡卡,了解FIFA電競的現狀與生態。

黏性極高的電競項目

「現在FIFA電競的賽事越來越多,一年職業俱樂部可以參加的大型比賽接近10個。而在大眾賽事方面,類似騰訊TGA這樣的賽事也開始紮根,整體呈現一個向上的趨勢。」

卡卡樂於看到這樣的現狀,不過他也沒有迴避一點——FIFA賽事的參賽選手很多還處於半職業狀態。

卡卡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們的一部分選手是利用業餘時間鑽研這款電競,有賽事的時候去參加比賽,平時還有自己的工作。」

事實上,不僅FIFA電競如此,體育類電競項目儘管歷史較長,但幾乎都面臨著職業化道路走得不夠深入的問題。

在圈內人看來,體育類電競通常採取1v1對抗,不需要像MOBA類這樣追求極致協作的電競項目採用全員集結賽訓的形式;此外,體育類電競在觀賽側還沒有達到諸如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賽事的體量,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職業化的進程。

不過FIFA電競作為體育類電競產品的代表也有優勢——按照卡卡的說法,FIFA電競不僅玩家很少流失,其具有極長的生命周期。

「就拿參賽選手來說,年齡跨度也非常大,目前的賽事體系中,最小的選手16歲,最年長的40多歲。上海的楊正已經38歲了,仍然活躍在職業賽事的一線。」

「因為FIFA電競項目的背後是足球這個世界第一運動,大家幾乎都是足球迷,喜歡上這款電競項目後幾乎就是一輩子的事。版本在不斷更新,玩家的遊戲習慣也會延續下去,兩頭都不會出現斷代的問題。」

很顯然,尚未走上職業電競賽事金字塔尖的FIFA電競有著與生俱來的強大的生命力——從長遠來看,具備著相當的上升空間和想像力。

卡卡也強調,因為選手目前的半職業狀態,對於賽事主辦方、俱樂部而言,投入成本相對較低,更有利於普羅大眾的加入,從「全民電競」的角度看,FIFA電競會是最值得期待的一股力量。

比賽配備了專業的解說。

這些職業俱樂部都有電競戰隊

除了這些先天優勢,卡卡眼中,FIFA電競也正在迎來自己最好的時代。

究其原因,在傳統體育和電競不斷融合的今天,伴隨著傳統體育組織和體育俱樂部在電競圈的不斷加碼,尤其是電競也積極謀求進入大型傳統體育賽事,FIFA電競的生態悄然發生著改變。

「國際足聯作為足球運動的管理機構,愈發重視電競板塊的發展,現在很多大型賽事都由國際足聯舉辦就是一個信號,在這種上層機構之外,諸多職業足球俱樂部也開始進入到(電競)這個圈子……」

卡卡介紹,以中國國內來看,包括廣州富力、山東泰山、重慶兩江競技等很多足球俱樂部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電競分部,參與FIFA電競,這對於電競賽事的發展壯大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很多海外俱樂部也在做著相同的工作,甚至於會跨地區參與到國內的電競賽事中。

目前參加國內FSL職業聯賽的俱樂部中,就有巴黎聖日耳曼、里昂、曼城、狼隊四支海外俱樂部戰隊。

關於背後的邏輯,卡卡對澎湃新聞記者直言不諱:「電競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傳統體育俱樂部也希望通過和電競的結合,在Z世代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至於幾家海外俱樂部的電競戰隊參與國內電競賽事,也不難理解——這些俱樂部不少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們看中中國市場,通過電競為傳統俱樂部生態引流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未來目標:亞運會和奧運會

傳統體育開始逐漸擁抱電競,以FIFA電競為代表的體育類產品自然是最優先的選擇,而反觀電競也在嘗試突破原有的圈層。

近年來電競參與大型傳統體育賽事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2022年杭州亞運會已經把電競作為正式比賽項目。

今年2月份,國際奧委會(IOC)執行委員會發布了《奧林匹克2020+5議程》,明確電競方向未來的發展重點會放在「虛擬體育」上,所謂「虛擬體育」就是模擬傳統體育項目的電競類別。

有鑒於此,體育類電競無疑是最好進入大型體育賽事最好的一塊敲門磚,也是加速雙方融合的潤滑劑。

「(FIFA電競)肯定會越來越好,電競和傳統體育之間,我們這樣的項目更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據我所知,除了已經成立的職業俱樂部外,很多資本和傳統俱樂部也在觀望杭州亞運會,隨時有入局的打算。」

卡卡作為俱樂部聯盟負責人躊躇滿志,那些已經投身其中的選手們同樣因為生態發展嘗到了甜頭——富力RONLY的選手CK33與澎湃新聞記者的交流中透露,自己不但享受當下的全職電競選手生活,退役了也不會有後顧之憂。

「我原來是做銷售的,因為喜歡足球就去嘗試FIFA電競。2018年我拿到了廣州賽區的冠軍,之後進入了富力足球俱樂部的電競分部。和很多FIFA電競戰隊不同,我們戰隊是全職的,俱樂部給予了我們很多支持,即使退役後,也會為我們在電競分部或者足球俱樂部里安排工作。」

CK33身上可以看到很多FIFA電競選手的影子,不同的是,富力全面推行電競職業化可以讓他全身心投入到電競中,「因為全職,我一天訓練6-8個小時,當下就是幫助俱樂部打好比賽,未來希望能夠站上最高的舞台。」

而當澎湃新聞記者詢問最高的舞台在哪裡?CK33冒出一句:「當然是亞運會或者奧運會了。」

和傳統體育的運動員一樣,電競選手也懷揣著這樣的夢想和使命,而當電競不斷叩響傳統體育賽事大門的窗口,以FIFA電競為代表的「虛擬體育」有望扮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的角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vhIp3gB9wjdwRpvdta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