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她此次出圈有什麼「流量密碼」,回歸主職主業、用心對待顧客這一樸素的經營之道,無疑是重要原因。
近日,因技藝精湛、讓顧客「能笑著走出理髮店」,湖南懷化的女髮型師李曉華在網上爆火。據《瀟湘晨報》等媒體報道,李曉華因能充分考慮顧客要求,剪出顧客心中的完美效果,而且價格親民,剪髮每人30元左右,吸引不少顧客慕名而來。很多網友感嘆:「聽得懂話的理髮師出現了」,並呼籲「能不能全國巡剪」。爆火後,李曉華理髮時還開啟了直播,吸引了不少同行組團觀看學習。
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正如有人總結的:李曉華能火的原因,是她尊重顧客的訴求,且專業能力可以達到消費者的期待。這聽上去似乎很普通,但現實中,髮型師不按顧客要求剪、效果「一言難盡」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理髮的投訴高達9762條;此前,也不乏顧客因理髮「翻車」、耽誤婚禮等原因將理髮師告上法庭。很多網友吐槽:無論花多貴的價格,你口中的「剪短一點」和髮型師理解的「短」永遠不是一個長度;無論在手機里保存了多少張樣圖,你眼裡的慵懶風、空氣感也無法與髮型師達成共識。加上動輒上百元的剪髮價格、髮型師各類聽上去「高大上」的頭銜以及「洗腦式」推銷辦卡話術,消費者難免產生一種被「割韭菜」的負面感受。
理髮不該成為「開盲盒」,髮型師和顧客的溝通也不該成為雞同鴨講的對話。「聽得懂話」的理髮師之所以會引起廣泛共鳴,正是因為人們厭倦了各類「貨不對板」的理髮服務,期待更加清爽的理髮體驗和更加暢通的溝通模式。
誠然,每個人的發質不同,期待剪出的髮型難度有所差異,有時也許無法完全達到理想效果。審美存在主觀性,有關髮型的完成度、合適與否,也可能存在個人理解上的差異。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髮型師與顧客有效溝通,儘量貼近消費者的期待。那種不管顧客怎麼表述,都只會自說自話、堅持己見的做法,顯然不是端正的服務態度。
除了主觀上的「聽不進話」,一些美發機構不用心提升服務質量,而是整日鑽研營銷話術的浮躁風氣,也是顧客滿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據《新周刊》此前報道,大多數美發培訓學校走的都是「速成」模式,經歷3個月的理論知識和實操訓練,就能達到「就業水平」。而據調查顯示,除了專業技能之外,相關培訓的內容還包括產品培訓、銷售推廣管理,甚至是心理學。
可想而知,當髮型師將更多精力放在給自己加上技術總監、首席形象顧問等各類「光環」,想方設法抬高客單價、營銷各種套餐、製造各種「偽需求」時,不管是其主業技藝,還是顧客的體驗,都會被大大降低。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總有消費者去理髮店時「錢花了不少,效果卻一言難盡」了。
好好理個髮不該那麼難,如今,李曉華的出圈,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折射出大家對「無套路理髮」的期待。事實上,正如其家人所說的,李曉華並沒有經歷過多少「高大上」的培訓,「剛開始可能沒有現在剪得那麼好,但她會自己慢慢想哪裡不合適,會慢慢調整、慢慢學。」如果說她此次出圈有什麼「流量密碼」,回歸主職主業、用心對待顧客這一樸素的經營之道,無疑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