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力度者控天下

2020-08-07     斯諾克

原標題:控力度者控天下

本篇主要講述撞球杆法中的出杆力度的解析。目標球能否順利落袋和母球的運動能否達到預定的位置,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桿頭觸擊母球時力量的大小。所以,出杆力度問題,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並且要學會把握。

出杆力度,要根據檯面上母球、目標球和袋口的位置,以及他們與其他球的關係,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一般地說,母球與目標球的距離越遠,需力越大;母球與目標球的距離近,需力越小;目標球近在袋口,需力小;目標球遠離袋口,需力大。有時,目標球距離袋口很近且正對袋口,或目標球雖然遠離母球,但為了使母球便於落袋,即使不落袋也會留在袋口上,都需要輕柔小力。

1柔杆的效果

運用揉杆,多數情況是要求目標球以緩慢的速度前進或滾落球袋,而母球不動或少動,以便短距離走位。這種出杆,不但要用力小而輕柔。而且應當選取中心觸點偏下一些的觸點擊球。

a、為繼續擊球。當遠處再沒有另外的球可供擊打的時候,要讓母球撞擊了目標球後不動或稍有前移,以便擊打下一個目標球。當然,視情況,也可以採取定杆或縮杆(低杆)。

b、防止母球落袋。當目標球處於袋口且正對袋口,母球,目標球和袋口基本上形成一條直線,母球和目標球的距離又較近,擊球要用揉杆或縮杆,定杆,母球不動或少動,或者回縮。一是防止母球落袋;二是要使母球更好地走位。

c、養球。在分別擊打各自球種的花式16球遊戲中,有時需要將目標球趨趕到袋口附近或便於擊打的位置上去。比如,目標球在角袋或中袋不很遠處帖岸或近岸,這時就要用揉杆擊球,以使母標球落袋,即使不落袋,目標球也應當養在袋口。

2中等力量的作用

中等力量,或者比中等力量偏大,偏小的力量,都叫做中等力量的杆法。這是擊球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力度。

a、遠離球堆。開球時,為了不給對方留下擊球落袋的機會,可以採用中等力量觸擊母球,使母球薄擦球堆外角球的邊緣,而後衝撞頂岸,再吃邊岸,返回此岸,遠離球堆。

b、恰當走位,中等力量擊球,除了擊打目標球落袋,主要是母球走位。這種打法,主要利用撞擊了目標球的母球和目標球之間張開的角度,除使目標球落袋,同時要使母球走到預定的位置。即目標球在袋口的左側,擊球時,要用母球去撞擊目標球左半球的擊球點,而後母球向左前方運動,去尋找下一次擊打的目標球,反之,使母球向右前方運動,去尋找目標球。即使目標球不能落袋,撞擊目標球後,也應當趨使母球走到不利於對方擊球的位置,常常都採用中等力量杆法,而不使用暴杆或揉杆。

c、踢球或扎球。有時,踢球或扎球也需要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力量擊球。

3強杆的幾種需要

利用強杆(也叫做暴杆)擊球,只要用意在於使母球和目標球更好的走位,包括目標球的落袋,以及在擊打遠距離並且在袋口上的目標球,防止母球落袋。那種毫無目的的一味暴杆或強杆,是撞打運的盲目打法,是不負責擊球,不可取。

a、避免母球誤落球袋。目標球處於袋口且正對袋口,擊打遠距離目標球,往往採用暴烈的杆法,借強力反彈,將母球彈離袋口,否則,力小或不足,很可能造成母球跟隨著目標球落入球袋。這是,母球一般是停留在袋口的附近。

b、踢球。母球在撞擊了目標球後,需要母球在運動中踢開其他球(也叫K球)包括需要擊打的下一個目標球,也需要加力出杆,用較強的杆法擊打。

c、扎球。有時需要炸開球堆,也需要用很強的杆法擊打。

總結:球的走位靠力度,力度是准且走位的重要因素。出杆力度和母球走位是撞球運動的兩個重要概念和技法,是撞球運動的兩大主題。如果將出杆的力度和走位學好了,那你離高手也不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rVixnMBURTf-Dn5DEw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