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衛生健康公約需要「共同行動」

2020-05-06   長寧政法綜治

來源:東方網 作者:楊玉龍 選稿:郁婷藶

  5月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正式發布。「衛生健康公約」共10條:合理膳食,文明用餐,科學健身,控煙限酒,心理平衡,規律作息,講究衛生,知禮守禮,注重預防和保護環境。「拒絕食用野味」「社交距離適宜」「垃圾分類投放」等寫入公約。(5月3日《北京日報》)

  據了解,《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是由健康北京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等十部門聯合起草的,旨在將疫情防控成果轉化為首都市民衛生健康理念和行為。上述公約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說,踐行好衛生健康公約,不僅有利於個人衛生健康安全,而且也有利於提升全社會的文明水平,以及公共衛生健康環境。

  制定出台衛生健康公約的初衷不言而喻,而且,《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在制定過程中也廣泛徵求了各界意見,起草部門對市民的合理化建議認真吸納,調整充實到公約條款之內;同時,十部門還組織專家集中編寫了衛生健康公約釋義,也吸納了市民的意見建議。可見,衛生健康公約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與民意基礎。

  衛生健康公約核心要義在於能夠將這些具體約定落實到行動上。合理膳食,文明用餐,科學健身,控煙限酒,心理平衡……這些歸根到底是要每個人去落實。畢竟唯有將這些公約「由號召變為行動,由口號變成剛需」,這些衛生健康公約才能夠真正實現其價值。否則,這些公約只是停留於倡導,或者只寄希望於「他人」踐行,勢必達不到應有目的。

  以「知禮守禮,掌握健康禮儀,社交距離適宜」為例。疫情期間,人們都引起了對衛生健康安全的重視。「社交距離要保持」「提倡「一米線」,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的共識。當然,這些良好習慣,更須在「後疫情時代」堅持下去,這既是有效降低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的需要,更是現代人際交往文明的體現。

  《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既要實打實踐行好,更應該認識到衛生健康與文明修養絕不僅止於此。比如,在公約起草過程中,考慮到公約主題為衛生健康,有一部分建議,如文明養犬等在即將實施的《首都市民文明促進條例》中有所體現,因此未納入其中。也就意味著,於個人而言,不能僅盯著衛生健康公約,更應該將文明健康之舉落實到各個方面。

  總而言之,衛生健康公約需要「共同行動」。不難發現,如何把「防疫法寶」轉化為公眾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制定衛生健康公約也成為一些地方的標準動作,這不僅是在倡導一種文明、衛生、健康的良好習慣,更同樣是疫情防控的必要性舉措。故此,面對衛生健康公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踐行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