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去年暑期檔被罵到下線的奇幻大片《阿修羅》,年初賀歲檔被群嘲的硬核視效大片《雲南蟲谷》。
上映前被大V夸上天的華語科幻大片《上海堡壘》一上映,就遭遇了滑鐵盧,豆瓣評分一路下滑至3.2,日票房低至百萬。
製作六年,投資過三億,導演以為能夠創造華語電影新輝煌的超級大片成了觀眾口中的年度超級爛片。
但,《上海堡壘》真的有這麼爛嗎?
未必,至少在我2019年的觀影經歷中,論故事之無趣,《上海堡壘》遠比不上《斷片之險途奪寶》的盪氣迴腸;論演員表現之浮誇,它也比不上《九龍不敗》的不知所云。
哪怕去掉影片中價格不菲的特效場景,僅保留鹿晗與舒淇間毫不來電的純愛故事,它的觀影絕望感也比《豬八戒·傳說》、《老公去哪了》弱的多。
如果再加上其他忘掉姓名的爛片,那《上海堡壘》大概連年度爛片TOP10都進不了。
《上海堡壘》
此外,影片在特效場景的設計、科幻故事的本土化方面的努力也誠意滿滿,足夠成為後世科幻片學習的榜樣。
更難得是,《上海堡壘》關上了科幻元年的大門,但卻創造性得曲線救國,打開了一扇窺見華語電影未來的窗。
片方認清了科幻電影的現實,觀眾感受到了華語科幻的差距,就連平日裡不容撼動的超級偶像地位也變得岌岌可危。
1:華語科幻元年
2019年春節檔,一部打著科幻旗號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上映。
既沒有足夠震撼的陣容卡司,也沒有挑戰其他大片、一統春節檔的霸氣,再加上華語科幻摘不掉的「五毛」特效標籤。
彼時的它還不敢自稱大片。
但就是這樣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重現了「戰狼式」的勝利。
口碑持續上升,排片日漸增加,票房持續走高,最終創造了46.55億驚人的票房成績。
電影成為華語電影票房總榜亞軍,主演吳京也成功晉身百億男主演。
特效爽到爆,故事也不再是歐美系的英雄覺醒,日韓系的毀滅世界,成了符合中國的認知觀念的「保家衛國」。
災難來臨,我們要守護地球的一草一木,甚至跑路時也要背著地球。
主流科幻電影中的美女與英雄的情感糾葛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留守兒童與父親之間的父子和解
拯救世界便拯救了兒子,聽懂爸爸的話就是國家的好花朵。
儘管大雪掩蓋一切,但片中的的一草一木皆依舊不失中國風貌,濟寧派出所,濟南避難點,就連宣傳標語都要頗具春節氣息的「喝酒不開車」。
中國終於創造出了可以趕英超韓,甚至比肩好萊塢的視覺特效,比肩一線大片成績的科幻電影,完成了華語電影人多年的夙願。
特效太震撼了,科幻感太足了,故事太中國了,這一切就是我們期待的華語科幻。
「中國科幻元年來了」、「華語科幻大片出現了」
看過的觀眾,沒看過觀眾,看衰的大V,看好的大V心中都燃起了這些激動人心的話語。
《流浪地球》之後,誰能接棒華語科幻大旗,帶領華語科幻走向未來也成為觀眾期待的事情。
2:本土化創新
時間退回2015年,前後腳的功夫,《流浪地球》、《上海堡壘》以及《瘋狂的外星人》三部科幻電影先後立項。
2013年,《上海堡壘》進行了劇本創作,本可以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不想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在前兩部電影上映半年、賺了一波好口碑後,才姍姍來遲。
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為爭奪超級能源仙藤,外星怪物傾巢出動,人類最後的據點上海堡壘成了人類與外來客的決戰之所。
泡防禦保護罩、機甲無人機群、上海大炮,守衛軍想盡了所有辦法、動用了所有科學手段對抗外星來客。
鹿晗飾演的應屆大學生江洋,舒淇飾演的指揮官林瀾,高以翔飾演的大炮指揮官楊建南,形形色色的地球公民也都投入到這場決戰中來。
外星人進攻地球,地球人奮起反擊的災難科幻電影並不少見。
《獨立日》、《世界大戰》、《洛杉磯之戰》,以及好萊塢製造的中國特供大片《環太平洋》,每一部都憑藉震撼的視覺效果、末日來臨的絕望帶給觀眾強烈的感官刺激。
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災難始終「與內地觀眾無瓜」,哪怕少數有良心的科幻大導為回報中國觀眾的熱情支持,滿足中國觀眾的期待,也僅僅是象徵性地拆掉雲南谷地和鏡頭中一閃而過的長城。
外星人眼中,泱泱五千年的中華始終比不上北美的紐約、英國的倫敦,甚至日本的東京。
《上海堡壘》無疑滿足了廣大中國觀眾的期望,外星人不僅「光臨」中國,還要拆掉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
保護地球的主人公從來自紐約的高中生彼得·帕克成了來自培京大學的大學畢業生江洋,指揮官也從川普換成了中國上將、中國女武將,甚至最終武器也從無限手套換成了更大、更粗、更耗電的上海大炮。
背景變了,好萊塢的美女英雄套路也變了。
江洋與美女指揮官林瀾之間相互愛慕,卻互不傾訴,為數不多的對話也僅僅停留在「我們一起去加班」,「我們一起去修發射器」等頗具後現代寫實意義的對話。
科幻片中英雄與美女在酒吧共飲、生情、頓悟,進而攜手對抗外星人的經典套路也成了末日來臨的加量不加價,為了陪對方吃飯而放棄減肥。
故事開端發生在上海,最終決戰發生在上海,擊敗外星人也發生上海,這是一部完完全全地發生在上海,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但卻很難引起中國觀眾、甚至上海觀眾的共情。
哪怕上海的標誌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在外星怪物炮火下轟然倒塌,觀眾感受到的也是華麗的特效,而不是主角故作傷感的悲傷。
換句話說,主角都不悲傷,還指望觀眾悲傷嗎?
3:群吹變群嘲
如同影片最後,彙集仙藤能量的上海大炮一擊斃命,成功戰勝外星人。
導演滕華濤在創作《上海堡壘》時,也想著讓電影場面更宏大,特效設計更震撼,男女主角顏值更高,能夠讓電影一經推出,就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體驗,閃瞎所有同行的眼鏡
一炮而紅。
為了實現這個偉大願望,電影在江南小說《上海堡壘》的基礎上,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劇本創作,之後又進行了三個月的實景拍攝,然後便是長達數年的特效設計與調整。
直到影片上映前,導演滕華濤在接受四味毒叔採訪時,還強調影片仍在調整階段,爭取讓所有細節盡善盡美。
再結合影片中演員口型與配音的不搭,可以確定影片肯定進行了不止一次、甚至高達數次的台詞修改。
此外,從CG特效場面與人物實拍戲份間的脫節、不搭調也能推斷出電影的場景調整也經歷了數輪。
甚至可以猜測,漫長的拍攝周期中,故事、場景都進行了大換血,而演員卻還拿著2013年的劇本表演。
影片中舒淇與鹿晗間寡淡的情感也極可能是在推翻、重建的反覆修改中創造出來的。
一定程度上,不厭其煩的修改確實提高了影片的質量,讓故事乾脆利落不拖沓,讓演員的情感更為直接,讓特效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但這一切卻只能是對《流浪地球》某種程度的提高,絕對談不上超越前者,更別提扛起華語科幻的大旗。
影片首映式,鹿晗人氣的助推下,出現了一票難求、千元一票的盛景
辛苦數年的主創團隊見此盛景,自以為努力數年的勞動終於獲得了觀眾肯定,號召一幫網絡大V無腦吹。
將影片的熱度、口碑一次又一次地推上了高潮,為影片不斷造勢,生怕別人不知道《上海堡壘》即將全方位超越《流浪地球》。
群捧之下,主創團隊更堅信影片能火這個事實,即便上映後口碑遭遇滑鐵盧,官博仍舊發出了靈魂四連問:「這是爛片嗎?」
確實,《上海堡壘》不是暑期檔最爛的電影,但一定是宣傳方式最爛、最失敗的電影。
自媒體的發展讓更多觀眾有了表達、評價電影的機會,這些評價或許不夠專業,不夠公正,不夠客觀,但卻足夠具有煽動力。
片方通過大V帶動觀影無可厚非,但是脫離影片質量的無腦群吹,提高觀眾的期待,然後再讓他們大失所望。
這樣宣傳除了自斷後路,引起觀眾的集體抵制,別無他用。
4:我們需要上海堡壘
儘管故事簡單到令人髮指,演員演技毫不在線,宣傳手段失敗到極致,但《上海堡壘》對市場而言,仍舊是利大於弊。
作為商業大片吸引觀眾的法寶,大IP+大流量對華語商業大片的發展不僅無過,反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影的吸引力,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進入影院。
像王小帥的小眾文藝片《地久天長》就在主演王源的粉絲效應下,創造了四千餘萬的票房佳績。
但這種吸引的前提是,導演有足夠的實力運用這個致勝法寶,將IP的價值與演員人設巧妙平衡,實現流量與口碑的共贏。
對於偶像演員來說,演技仍是演員所必備的技能,沒有演技,全靠摳圖早已無法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
《上海堡壘》的導演與演員顯然忽略了觀眾的需求,只想用更大的流量創造更高的票房,更大的噱頭博得更廣的關注,至於觀眾喜不喜歡,罵不罵街大概從未進入他們的視野之內。
《上海堡壘》絕對不是第一個因此失敗的電影,但絕對是敗的最慘的。
上映五天票房勉強過億元,回本無望,偶像的形象也在頃刻間崩塌,口碑敗了個乾乾淨淨,導演的科幻夢更是碎了個乾乾淨淨。
科幻電影的大門關、開本就是正常的事情,哪怕成熟的好萊塢市場也會有賠個乾乾淨淨的特效大片。
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被《上海堡壘》關掉了,但也許明天就會有一部《流浪上海》來打開這扇大門。
但《上海堡壘》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又一次認清了國產科幻的現狀,看清了我們與成熟電影工業的差距。
《流浪地球》的輝煌只是看上去很美。
《上海堡壘》,科幻迷、鹿晗粉可以一看。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