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急救師」支援抗疫防線

2020-03-06     惠州農業農村

「在一線防疫,要接觸很多陌生人,不敢回家,擔心傳染給家裡人。」「我之前和確診人員聚過餐,我該怎麼辦啊!」在疫情防控持久戰中,一線工作人員面對工作和家庭壓力、居家隔離人員面對病毒焦慮恐慌、普通居民面對疫情管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惠州心理諮詢師志願者主動當好他們身邊的「心靈急救師」,傾聽他們的心聲,排解他們的煩憂,凝聚起群眾群防群治強大合力,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組織專業心理諮詢志願者線上服務

「不行,這樣下去真的不行,我沒有辦法了,我要去引產。」市民小月(化名)是一位高齡的產婦,在疫情來臨之後,她剛好懷孕4個月,自身身體不適,加之去醫院產檢不便,讓她感到十分焦慮和抑鬱,產生了終止妊娠的想法。不得已,她撥通了心理諮詢服務熱線。

「接通電話以後,我們馬上進行了一場緊急的心理干預。」惠州市心理健康文化協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余曉潔說。了解小月的情況後,她們除了安撫小月的情緒外,還幫小月積極對接了婦幼保健院的醫療資源,並且引導好小月的家人對其多一些關心和關愛。如此這般,小月才打消了要去引產的念頭。

「疫情期間,心理問題較為集中的時間是在春節假期期間,即1月底到2月初。」余曉潔說。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很多人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衝擊,普通人擔心自己患病,會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特別是老年人、孕婦、青少年兒童等。同時,因為「宅」在家中的時間太長,很多家庭親子矛盾也容易爆發出來。

早在2月初,市心理健康文化協會從2月初就開通了心理諮詢服務熱線,組織專業的心理諮詢志願者進行線上服務。為了保障心理諮詢服務的專業性,市心理健康文化協會還邀請專家為該協會心理志願服務隊、市紅十字會的心理救援隊、市婦聯舒心驛站的志願者、惠州市婦女服務站等這些專業的服務團隊進行心理援助的專題培訓。

盡最大努力幫助求助者

曾碧雲是一位有著多年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是惠州仲愷高新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志願者。正月初一,她獲知很多高校教師在組織心理諮詢師為面對疫情的焦慮人群做心理疏導,便報名參加。

正月初三是曾碧雲值班的第一天。當天中午,曾碧雲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30歲左右的女子,說話時語速很慢,而且比較低沉。女子說,此前,她在武漢參加了一次聚會,隨後返回所在的城市。不料,一周後有一個參加聚會的人員確診患上新冠肺炎,她不得不在家自我隔離。這讓該女子感到孤獨、害怕、緊張。

「別緊張,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換了誰都會緊張。」曾碧雲說。傾聽、安撫、陪伴、引導,激發潛能,給予希望,這是曾碧雲的妙招。她說,當時和這位女士通話40多分鐘,對方的負面情緒從最初的7分,最後降到了4分,這位求助者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據悉,從正月初三開始至今,曾碧雲已經接聽了不少來自湖北、浙江和廣東等地的求助電話。隨著復工潮的到來,還有一些人在返廠途中給她來電,也有惠州本地的工人打電話求助,緩解緊張的心情。她都會一步步地引導對方,增強他們的信心。

曾碧雲說:「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的人,為抗疫作貢獻,一起渡過這一關,感到非常自豪。」

為防疫一線工作者構築心理防線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很多人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衝擊,在抗擊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也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昨日,芳華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王連生告訴記者,隨著心理諮詢志願者加入一線防疫工作後,在和一線工作人員交流中,發現不少一線防疫人員由於長期在崗,一方面承擔著防疫壓力,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接觸大量人員有著被感染的風險。「他們也需要情緒的宣洩,我們就成為最好的傾聽者。」王連生說,在結束輪班後,他們主動和工作人員聯繫,添加微信。

在復工復產後,數以萬計的務工人員回到了大亞灣區,巨大的防控壓力讓許多一線防疫工作者睡不好覺。「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我們迅速根據自己的專業製作了催眠音頻,通過微信發送到一線防疫的工作者手上,安撫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更好地休息。」王連生說道,不少人反映效果不錯,真的很開心,「他們在衝鋒陷陣,我們力所能及的就是努力為他們構築一道心理防線。」

「謝謝您,王老師,我心裡舒服多了。」3月4日,長達2個小時的微信心理援助後,王連生受到了對方的肯定,欣慰地笑了。這個求助來自一位家長,由於疫情以來一直擔心害怕,加上近期陪伴孩子上網課,變得更是敏感,心情十分焦躁,對著孩子怒吼,又對著母親落淚。「我充分理解你的壓力和情緒。」微信里,王連生溫柔地開解,設身處地站在求助者的角度理解她的心情,並提供實用的辦法,幫助她緩解和孩子、家人的矛盾。一番心理安撫讓這位求助者緩和了心緒。

來源:惠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QGZtHAB3uTiws8KTO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