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希波戰爭到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民主政治從黃金時代到崩潰邊緣

2019-06-29     國家人文歷史

文|林屋公子

19世紀英國作家、藝術家奧斯卡·王爾德說:「我們現代生活中的一切都受惠於希臘人,而所有不合時宜的東西都應歸咎於中世紀。」

西方文明很大程度可以說是建立在古希臘人奠定的政治、文化、哲學、教育、藝術、自然科學基石之上。當然,希臘有諸多城邦,斯巴達科技文化是很落後的,而雅典卻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戲劇家阿里斯托芬、尤里比底斯⋯⋯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曾經活躍在雅典廣場的人物。為什麼一衣帶水的雅典與斯巴達文化差距如此大?

可以說,主要就是斯巴達實行寡頭政治,而雅典卻推行了民主政治。但雅典民主政治雖然邁出一大步,然而貴族會議卻仍然影響,而且貴族還掌握了強大的重裝步兵。如何將軍隊民主化?很快就有答案了。

/蒂米斯托克利胸像

地中海希臘城邦發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正在崛起。公元前490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發起對雅典的戰爭,結果在馬拉松被雅典步兵擊敗。此時,工商業代表蒂米斯托克利擔任名年執政官,他審時度勢,提出建立海軍的方案,而這正是貴族所不擅長的,不少貧民被選拔組建海軍。終於在前449年,波斯人完全被驅逐出地中海。

這次曠日已久的戰爭,還組建了一個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雅典成為200多個入盟城邦的盟主。然而,無論是雅典貴族派還是民主派,都堅持對盟國實施霸權主義。盟國對雅典納貢稱臣,不得擅自退出聯盟,否則會受到雅典武裝干涉。雅典還將一些貧民殖民盟邦,緩解國內壓力。更過分的是,盟國政體必須仿照民主政體。這一方面是來源於雅典在希波戰爭的損失,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民主需要的經濟支持。這為以後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失敗埋下了火藥。

希波戰爭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奴隸制經濟充分發展。雅典的主導經濟實際上是農民從事的農業,社會主要矛盾也在於貴族和平民。但是在希波戰爭後,不僅雅典擁有大量戰俘,而且還收容大量喪失家園的異邦奴隸。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4萬人左右,而奴隸達到20萬之多,甚至第四等貧民也往往擁有一兩個奴隸。這樣一來使得工商業得到充分發展,公民也更加需要團結來鎮壓奴隸,為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巔峰提供了條件。

伯里克利登場了。

伯里克利半身像,上面寫著「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也出身貴族,父親在希波戰爭擔任過艦隊司令,母親則是克里斯提尼的侄女。他同樣是個有學識和理想的人。他曾在演講說:「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主張「主權在民」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得到最廣泛公民的支持,由此戰勝了貴族派客蒙和修昔底德,成為雅典首席執政官。

伯里克利執政時候,主要做了兩件重大改革,一是貴族會議與執政官權力被大大削減,只被保留一般案件的初審權和判處少量罰金的資格,公民大會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權力機關,每9天召開一次,所有20歲以上的雅典公民全部可參加;二是將所有官吏取消等級制,並且一律進行津貼制,這樣下層公民當官才有了可能,除了十將軍委員會外,官吏基本上都實行一年一任制,保證公民廣泛當選,以及防止有人專權。

通過忒修斯、德拉古、梭倫、庇希特勒圖、克里斯提尼等人先後改革,到伯里克利時代,達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也是雅典奴隸制國家的繁榮時代。過去往往認為古希臘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奴隸社會,但嚴格說,奴隸制國家要到伯里克利之後才正式確立,之前社會生產主體仍然是農民。又有人認為專制與民主代表東西方早期國家不同發展道路,但我們可以發現,早期雅典仍然是君主專制國家,而民主政治的確立經歷了數百年發展過程。

當時希臘國家除了以希臘為首的提洛同盟,還有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大同盟不但有霸權利益衝突,也有意識形態的衝突。希臘國家並不都是民主政治,如斯巴達就仍是貴族政治。在若干次局部衝突與外交談判後,公元前431年,斯巴達國王阿基達馬斯進攻阿提卡半島,而雅典正逢瘟疫喪生了1/4人口,伯里克利染病而死。雅典缺少堅強的領導決策,民主派產生分裂,貴族派藉機抬頭,斯巴達也煽動被雅典剝削的盟國獨立。

伯羅奔尼撒戰爭從公元前431年持續到前404年,最終雅典慘敗。雅典的戰敗,導致提洛同盟瓦解,這不僅使雅典失去大量納貢,殖民者被驅逐回國難以安置,也加深了社會矛盾,民主政治自然難以維繫。在前411年,貴族派就建立了「四百人政府」,取消選舉制,恢復寡頭政治。寡頭政府被推翻後,不甘心的貴族派又搞出一個「三十僭主」,儘管最後仍然被推翻,但是雅典民主政治實際上到了崩潰邊緣。

公元前4世紀後期,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崛起。前338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擊敗希臘同盟,成為希臘霸主,宣布希臘城邦對外必須和馬其頓一致。前334—前325年,腓力二世的兒子亞歷山大率領希臘部隊東征,建立一個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波斯與希臘形成一個經濟整體,這使得雅典工商業嚴重削弱。到公元前2世紀後期,馬其頓和其他希臘城邦又被羅馬征服,雅典民主政治至此完全結束。

刻有蒂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

最廣泛的民主也是最狹隘的民主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師徒曾有討論。柏拉圖認為,民主政府就是暴民政治,不可取;他主張的是賢人政治。亞里士多德基本肯定民主制,但卻反對雅典後期的民主制。他認為,這種制度只講輪番執政,不考慮德才大小;群眾權力太大,把法律撇在一邊,實際上就是集體僭主。所以他仍然支持官吏由選舉產生,並且由有才能的人掌握政權。這對師徒指出了一部分問題所在:雅典民主只強調平等,不講德才甚至踐踏法律;官員任期太短,政策缺乏穩定性。

此外,儘管雅典是最廣泛的民主,但同時又是最狹隘的民主。不但占有人口大多數的奴隸沒有公民權,甚至外邦人和婦女也沒有公民權。而且雅典民主正是建立在發達的奴隸制之上,奴隸的來源大多數是戰俘。希波戰爭的勝利給雅典民主帶來繁榮的契機,伯羅奔尼撒戰爭失敗又給雅典民主帶來毀滅的打擊,雅典民主很大程度又是建立在霸權之上的。另外從蘇格拉底之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雖然是真民主,但卻反對個人自由,與私有制也是矛盾的。

儘管如此,雅典民主仍然留給今天不少政治遺產,其探索出的法律概念和技術、憲法性質的立法,尤其是伯里克利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口號,宛如一顆啟明星,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Ns10mwBJleJMoPM0b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