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曉琳懷的是第一胎,所以她自身並沒有生產的經驗,只是按照孕產書上的知識進行孕期的保健。
半夜三點多的時候,曉琳羊水破了,她趕緊叫醒老公,但是"初產婦第一產程的事件為10-12小時",所以夫妻倆決定天亮以後再去醫院。
到了四點多,曉琳的肚子越來越疼,她感受到的是密集的陣痛,於是立即前往醫院。到了婦產科,醫生剛了解完大致的情況,便讓曉琳趕緊躺下,沒想到寶寶已經"蠢蠢欲動"了。
曉琳才進產房,剛躺下兩分鐘,寶寶便出生了。曉琳沾沾自喜,覺得生產過程雖然疼了點,但是很快速。醫生卻說:"這不是什麼好得意的事,你這是急產,嚇得我都捏了一把汗!"
急產是指從開始產痛到分娩結束,整個過程在三小時以內的情況,因為通常情況下,產婦生產的時間在16-18小時之間。
廣東的一位媽媽就是在晚飯之後突然感到腹部一陣劇痛,才發現心急的孩子從自己肚子裡"掉"了出來,頓時大驚失色。雖然過程迅速,但是孩子檢查後發現腦部有血腫,令人揪心。
急產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據了解,十八歲以下和四十歲以上的孕婦早產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孕媽患有高血壓、貧血、甲亢等疾病,發生早產的機率也是比較高的。
部分孕媽由於疏忽,還不知道自己有早產的前兆,甚至以為很快就生產完是一件好事,其實急產本就是特殊情況,對媽媽和孩子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1. 容易造成媽媽產後大出血
急產時,媽媽的情緒不穩定,容易就緊張焦慮,擔心胎兒的生命安全,加上宮縮變快,媽媽的會陰部容易出現撕裂狀況,如果沒有專業的醫生採取緊急措施,媽媽很可能會產後大出血,造成感染。
2. 寶寶易缺氧,體質弱
發生急產時,產婦的宮縮異常劇烈,這時胎兒所處的子宮環境會發生變化,一旦胎盤的血液循環受阻,胎兒很可能吸入羊水,引發窒息、缺氧等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胎盤內外壓力失衡,以至於發生胎兒顱內出血的危急情況。
1. 學習相關急產知識
媽媽們在孕期一定要及時學習急產知識,了解見紅、破水、陣痛等情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應對的措施。平時還可以跟長輩取取經,吸取經驗,或者購買孕期護理的書籍,做一名合格的孕媽。
2. 定期產檢,提前住院
孕媽們在孕期一定要按時做產檢,時刻關注胎兒的身體健康,因為雙胞胎、胎位不正等情況都可能引起早產,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好住院日期。
3.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孕期保健工作分成很多種,如注意飲食,均衡營養,不挑食、偏食等,媽媽還要適當運動,在爸爸的陪同下進行瑜伽、散步等較為舒緩的運動,維持一定的體力。另外,在接近臨產期時,媽媽要適當減少外出時間,並乘坐舒適的車輛出行,儘可能保護胎兒的安全。
總結
懷孕期間的保健工作是否合格影響著寶寶的健康未來,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疏忽大意,應該要儘可能地給胎兒提供良好的發育環境。面對急產,媽媽們不用慌張,掌握足夠的急救知識,謹遵醫囑,便能很好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