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這麼累,該怎麼調整自己的情緒?

我們需要肯定的是:適當的情緒體驗是不錯的。

然而,生活中困擾我們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情緒爆炸,悲傷地不能自已,憤怒到全身顫抖,情緒爆發產生的攻擊性行為和言語,事後後悔不已。

情緒失控潛伏在生活各處,不少人受之困擾。

道理我都懂,就是控制不了

在面對具體情境時,理性認知能讓我們帶著清醒的意識去思索,作出恰當的反應。然而我們的大腦還有另一種衝動有力、毫無邏輯的認知系統 ,即情緒系統。

心理研究發現:情緒系統可以在沒有任何意識和認知參與的情況下自動作出反應,讓人在沒有認清原因之前就採取行動。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在情緒爆發的時候,感到頭腦一片空白,只剩「讓自己都害怕的火」,因為那個時候你的頭腦並沒有搜集足夠的信息供大腦思考,進行判斷,只是憑藉情緒系統對突發情況作出了自動的反應——一種未加思索的情緒反應。

#FormatImgID_4#

1

教你拆解情緒「炸彈」

1、覺知

覺知,就是首先聆聽內心的聲音,要知道你的負面情緒是什麼,究竟是憤怒、悲傷、委屈、還是恐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你知道了內心情緒,才能知道如何應對。

2、表達

表達,就是情緒釋放的過程,主要有四個途徑:向當事人表達、向他人表達、向環境表達、向自我表達。

向當事人表達

誰讓你產生了這個情緒,你就對他說出來。尤其是在家庭關係裡面,比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鼓勵大家把自己真實的情緒感受說出來。

如果平時不表達,堆積之後就會大爆發,後果就會很嚴重。很多夫妻之所以離婚,就是平時沒有很好地進行情感的溝通。

好的表達方式是以「我」開頭,而不是以「你」開頭。可以說「我感覺很委屈」,而不是說「你讓我感到委屈」。以「你」開頭,就容易讓對方感受到指責,從而影響後續的溝通。

作為父母,我們也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允許子女說「不」。我們現在的子女教育大多是「聽話教育」,很多時候,要求孩子「聽話」就是在壓抑他們的情緒,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很多心理問題。

向他人表達

如果不方便向當事人表達,可以採用向他人表達的方式。比如我們在單位受到領導的批評,很委屈、憤怒,但又不能向領導說出來,這時候就可以找家人、朋友訴說出來。

如果把痛苦告訴你的朋友,你的痛苦就能減少一半。

請向環境表達

最常用的向環境表達的方式是運動、吶喊等方法。當心情不好時,做一些運動,出點汗,會讓人感到暢快淋漓、身心輕鬆。

「喊山」「喊海」等方式,都可以釋放內心壓抑的情緒。有些地方有「宣洩室」,可以在裡面盡情踢打喊叫,也是不錯的向環境表達情緒的方式。

向自我表達

向自我表達就是自己看到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覺知情緒的過程。覺知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覺知力提高以後,可以隨時隨刻看到自己的情緒。

如果在情緒剛開始起來的時候就能覺察,情緒就不會繼續惡化,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不怕情起,就怕覺遲」。

覺察太遲鈍,容易導致更嚴重的情緒爆發。一滴水,任何人都可以擋得住,當一滴水變成一江水,人就擋不住了,情緒的洪水就會蔓延成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G8IvG0BMH2_cNUg1nh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