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2008年6月7日,竹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製作流程
竹編工藝使用的竹材是要經過嚴格挑選的特長無節竹,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 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進行手工編織。
竹編產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層,纖維十分緻密,同時進行了特殊的處理,能夠耐乾燥,不變形,不蟲蛀,耐水可清洗。
工藝特點
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觀者無不讚嘆其難。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
傳承意義
01
實用性價值
竹編日用品能在民間廣為流傳,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傳統竹編的實用性,這是傳統竹編最初興起的原始動力。
02
裝飾審美價值
竹編在編織過程中,通過不同的編織手法自然能夠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紋樣,幾何紋樣具有規律的組織結構,體現了勞動的節奏感和基本的形式法則。除了幾何紋,人們在編織竹編的過程中不斷有所創新,圖案紋樣也是豐富多彩的,有花卉、果實等植物紋樣、動物紋、人物、書畫等等。
03
文化價值
竹器工藝從材料的選擇到編制過程,每一道工序都要嚴格準確,竹子搜集時間不當容易造成竹子生蟲或者發霉,竹齡選擇決定了竹子的柔韌性,從而決定了竹器的編制難度和美觀程度,而一件竹器的價值更重要的決定權在於竹編製作者的水平。傳統竹編雖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卻更能體現中國傳統造物觀念「天人合一」所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和文化內涵。
展 望
然而,由於受到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衝擊,竹編技藝後繼乏人。金寨竹編主要靠45歲以上的一批藝人支撐著,年輕人當中幾乎沒人肯學,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時加以保護,這一傳統技藝將面臨失傳。所以對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一東陽竹編進行保護,已刻不容緩。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