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新時代需要偉大的情懷

2019-12-05     中國社科馬克思主義

「用英雄模範的感人故事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鬥意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委評選表彰了「最美奮鬥者」和新一屆「全國道德模範」。9月29日,共和國以國家名義授予42位「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以彪炳千秋的至高榮譽。七十載櫛風沐雨,他們用無悔青春書寫了奮鬥者對事業最熾烈的情懷;七十載乘風破浪,他們用無私奉獻表達了對黨和國家以及人民最深沉的情懷。新時代必將是大有可為的時代,情懷必將是奮鬥者永久不變的精神之源。

一、 偉大的新時代需要偉大的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是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始終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一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兒女的愛國奮鬥史。從秦漢隋唐到元明清,建設大一統國家一直是中華兒女孜孜以求的理想。近代中國,割地求和成為中華民族最苦難的集體記憶。但國人時刻銘記:祖國的大好山河,骨肉同胞和燦爛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財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始終是中華民族的集體夙願。

江山代有人才出,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再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愛國是時代楷模不變的信念。信念如炬,九死未悔。近代以來,在革命先驅的身上展現了捨身取義、天下為公的愛國情懷;抗戰時期,在抗戰英雄身上展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建設者身上展現了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愛國情懷。回顧風雨歷程,正是這些時代楷模懷揣理想,公而忘私,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不論歷史如何變遷,愛國始終是時代楷模共同的特質。

愛國是時代的主旋律。一百年前,五四運動中的愛國青年們奔走呼號,將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化作了最響亮的時代呼喚。救亡圖存,傳播真理,成為了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追求。雖國祚更迭,但家國情懷傳承不息。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為民族、為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成為了當代愛國者的共同誓言。愛國,是時代新人的共同呼聲。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畢生的真情投入和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情懷,讓愛國情懷成為青年人最根本的人生信念。

二、偉大的新時代需要偉大的事業情懷

事業是個人發展的畢生追求,是每個建功立業者情懷的載體。中國古人追求「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馬克思說:「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個人在事業中發現、凝練並完善興趣;在事業中尋找安身立命之本和人生價值的體現方式;在事業中滿足對於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無數共和國的建設者無不是將事業作為傾其一生的終極追求,成就了新中國不斷前進的磅礴力量。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抵禦外辱的過程中不斷開創救亡圖存的事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並為中華民族不斷前進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持續深化改革,為中華民族的不斷發展注入了無窮的智慧與力量。進入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更偉大成就擘畫了藍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吹響了圓夢與衝刺的號角。中華民族正是在偉大事業的不斷推進中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巨大飛躍。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志存高遠,勤學苦練,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知行合一,實幹興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建設的偉大事業中磨鍊意志,錘鍊精神,鍛鍊品格,讓事業情懷成為青年人最靚麗的生命軌跡!

三、偉大的新時代需要偉大的人民情懷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廣大人民群眾具有無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國家建設的所有事業莫不是全體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結果。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百業興旺,正是每個中國人的辛勤付出共同締造了輝煌的成就。

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至死不渝的無悔宣言。一切從群眾中來,一切到群眾中去,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改革成功的基本經驗。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與人民手拉手、心連心,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水乳交融、魚水情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新中國70年的偉大成就證明,只有一切為了人民,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永續前進動力,永存事業激情,永載發展史冊。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牢固樹立人民觀,牢記黨和國家的囑託,勇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砥礪前行;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所有的青春力量奉獻於人民,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確立為事業奮鬥的目標,讓人民情懷成為青年人最持久的情感表達。

【本文系蘭州大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科研項目「社會整合視域下中國共產黨在陝甘邊區的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崔明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0nb1W4BMH2_cNUgrY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