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出醜」的過程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出彩

2019-11-01     周忠應


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其醜陋的一面。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親身經歷。20多年前的1998年,我在老家的《岳陽晚報》當記者,每天要坐32路公交車。有一次,我見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上來,連忙給他讓座。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不肯坐,並且跟我說:「您年紀這麼大了,怎麼好意思讓您讓座呢?」真讓我哭笑不得,要知道,那時我還不到30歲啊。

天生老氣,這是廠家的出品問題,我總不能埋怨自己的父母吧?人顯老一點,這又有什麼好怕的,我把它當成一個笑話,經常講給朋友們聽,在自嘲的過程中阿Q一回,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雖然長得丑,顯得老,總不能躲在家裡不敢見人吧?

前不久,管理共修會的老師找我談話,說我在朋友圈發了與藍柯企業執政綱領不匹配的東西,要我反省。通過老師提醒,我發現自己考慮不周,確實做錯了,並立即寫了一篇反省的稿子發到了共修會的群里,亮出自己的醜陋,接收大家的監督。

柏楊寫過一本書,叫《醜陋的中國人》,其中有一句是這麼寫的:「我們的醜陋,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丑陋。」我很贊同這句話。很多人認為,自己在朋友圈發表一些感慨什麼的,有什麼好說的,我不這麼認為,當你朋友圈的內容影響到別人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是一種傷害,老師給我提出來了,我必須虛心接受,敢於改正。已經出了「丑」,卻一門心思藏著掖著,不敢正確看待自己的「丑」,嚴重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還說一個事。我的最初文憑是初中畢業,不過初中讀了五年,是初中研究生文憑。但這並不影響我當作家的夢想,通過發奮學習,筆耕不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有800多篇文章見諸報端,著有專著兩部,有散文入選高中課外閱讀教材,有新聞作品入選大學教材。

其實,我覺得敢於亮醜不是什麼醜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又不是聖人,不可能一錯不犯,關鍵是要有直面醜陋的勇氣和決心,敢於揭短亮醜,善於在問題中找方法。要知道,只有在不斷「出醜」的過程中,吸取教訓、發現不足、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才能自然而然地「出彩」。(總經辦 周忠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zfxJm4BMH2_cNUgeEqI.html


















許家洞的故事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