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東海的教育孩子的方式突然刷爆朋友圈!
看過夏東海的教育方式才知道,為什麼《家有兒女》百看不厭,它隱含了每個孩子最渴望的家庭模式和好爸爸的樣子,小時候不懂表達,長大後瘋狂轉發。
原來夏東海海歸兒童劇導演的身份別有深意。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沒有標準答案,但或許,夏東海的方式,能給家長們一個參考答案。
1、尊重不同讓潛質高飛
家中有三個孩子,學渣劉星,學霸小雪,可愛小雨,夏東海從來不會橫向比較三個孩子。 他對待每個孩子都因材施教,尊重他們的不同,讓每個孩子都快樂健康的成長。心理學家說,孩子對成年人的需求無非是被激勵、被承認,肯定和積極回應。
對待劉星,相對於媽媽劉梅的打擊教育,夏東海更懂得欣賞這個學渣身上最純真善良的孩子氣。一次吃飯,劉梅按照慣例開始diss劉星:「他現在總的成績排名在他們班排名第三十五,請注意啊,全班一共四十二個同學。」在劇中,夏東海一向和劉梅是婦唱夫隨,但這次他為劉星「據理力爭」!
在他心中,相比成績而言,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優秀的品質更加重要,更值得父母的肯定。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終極使命便是:讓孩子潛質高飛,成為未來更具領導力的人才。
2、身教重於言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我們常說「言傳身教」,但在家庭教育方面,身教其實更重要。
真正的身教,不只是不隨地吐痰,過馬路等紅燈,在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更是父母在長久的生活處事中表現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夏東海在失業邊緣的時候,一個老同學給他聯繫了電視台採訪。為了製造噱頭,他給夏東海提前準備的回答里,謊稱他曾經拒絕了美國好萊塢的導演邀請。
最後夏東海堅持原則,依舊誠實的回答:「我一直就教育他們,做人要誠實老實,該說什麼就是什麼,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如果我必須說假話才能採訪的話,我寧肯拒絕。」 以身作則,比對著孩子說一百遍「不要說謊」都更有效。
3、是你們的大朋友更是有原則的爸爸
《家有兒女》中海歸爸爸和典型中國式媽媽教育理念的碰撞,當然是夏東海的更棒。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母親的體驗是一種消極的體驗,我什麼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
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 父親是有條件的愛,父親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夏東海是一個大頑童,跟孩子平等以待,是孩子童年的玩伴,帶給家庭滿滿的歡樂,更讓孩子懂得生活的美好。
他能捧著劉星的三國遊戲玩到大叫,也因此理解他的歷史高分從何而來。
但同時,他也是一個有原則的爸爸,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更重要的是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個孩子,小雨最小,到哪都是掌中寶,因此嘴上總沒有把門兒的,說好聽點是「童言無忌」,夏東海曾利用這點讓小雨當「小間諜」。不過他很快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試問,誰小時候特不希望有像夏東海這樣的爸爸,客觀積極,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會和孩子做朋友,會自省。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也許,我們並不是這樣幸運的人,但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那個幸運兒。
分享文章,讓更多家長看到!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