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朱熹《觀書有感》,書中樂趣,如觀山水

2019-10-11     聆思贅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代: 朱熹《觀書有感》

一個人一生專注於一項事業,達到極致時,不但有蓋世的技藝,還能悟得他人所不能得的道理。比如庖丁之解牛,匠石之運斤成風,以及各個領域的大家,得心應手之時,都能將自身從事的職業,用人生作比喻。他們將全部的精力傾注於所選擇的事業,事業也反過來成就了他們的人生。一切得、失、喜、憂,無不是從中而出,取得的成就,在當世及後世的人。只能仰望而莫之及。他們也以之自豪,以之滿足,以之欣慰於自己的人生。尋常的人,日日忙碌,做過各種事情,勤奮而辛勞,但是傾其一生,卻沒有任何一項能達到出世的高度,也不會有那些人的極致體驗。

朱熹潛心於學問,也是在那個領域達到了極致的人。博古通今,學究天人,冠絕當時,一覽眾小,猶且不自滿,孜孜矻矻,死而後已。若人人都那般用心,則天底下盡聖人矣。正如孟子所言:「人皆可以為堯舜」,以王陽明所論:「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歐陽修云:「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獲取知識的樂趣,在朱熹看來,則正如歐陽修遊覽山水所得的之樂,然而不能寓之於酒,喜悅洋溢於心,無以言喻,則隨目所視,隨手所指,滿于山林,溢於江海。學習新的知識,也正如有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源源不斷湧出,不知所止,永不停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m9CvG0BMH2_cNUgLf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