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像徐志摩陸小曼林徽因張愛玲,大多都有很多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風流韻事。
胡適也不例外。
網上流傳的段子說他沉迷打牌,不斷告誡自己要戒掉,但第二天還是「真香」地繼續打牌。
怕老婆,朋友送他鑄著的「P.T.T」字樣的銅幣,被他翻譯為「怕太太」。
還驕傲地展示自己的冷門愛好:收藏了全世界各國怕老婆的故事;
喝了酒也「犯渾」,斷片後醒來發現自己在「局子」里。
原因是喝多後被搶了東西,遇上巡捕問詢,還跟人打了起來……
喝酒打牌怕老婆,生活里的胡適顯得十分接地氣兒。
但一回到學術領域,胡適又是 當之無愧的大師,是中國文學史上重量級的存在。
在上世紀初期,胡適是用白話文寫作的 第一人,開了新文學創作的先河;
混亂年代,他和李大釗一起帶領萬千青年,開展了那場浩浩蕩蕩的新文化運動;
留學期間,光是 博學位就拿了 三十幾個;
他翻譯莫泊桑、易卜生的作品,把外國文學帶進國內;
也在北大教過書、當過校長,是民國時期響噹噹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
這樣一位文化大師,他的作品在百年來一直流傳。
不管在什麼時候讀他,都永不過時。
這次要給大家推薦的這套 《胡適三部曲》,涵蓋了胡適的散文隨筆、人生自述,和他19堂文學課的內容。
內容豐富但既不晦澀難懂、也不賣弄學識,儘是平實的語句和真誠的表達。
我們輕輕鬆鬆就能從他的作品裡,懂得大師的魅力。
隨書附贈便簽計劃本1冊+胡適日程表3張+語錄書籤3枚,超大禮包,十分 划算
我們為什麼要讀胡適?
胡適是中國文化革命史上的 先鋒人物,他的出現,開了中國文學的新風氣。
在他之前,中國的舊式文學普遍具有陳詞濫調、過分強調形式的弊病。
很多知識分子都能感受到這種困擾,但無人敢於打破。
胡適是 最勇敢的那個。
1917年1月,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洋洋洒洒地寫了八條建議:
比如,要言之有物,不能一味模仿古人,不能無病呻吟、濫調套語。
是在他的倡導下,文學創作領域才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作為第一個發聲的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被稱為 「今日中國之雷音」,震盪了當年的文學界。
在他之前,少有人會用白話文創作、寫詩。
從他和李大釗、魯迅等人以《新青年》雜誌為陣地,第一次嘗試白話文寫作後,新風潮興起:
寫文章用白話文、用新式標點符號,創作新詩,引得全國各地的文藝青年紛紛加入。
就這樣,新文化運動的大幕才正式拉開。
先驅者, 第一人,胡適毫無疑問地成了很多作家的 啟蒙老師。
梁實秋就曾形容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對他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一下子點破了他心裡的疑慮,帶領他進入了一個新境界。
然而,胡適的開拓者身份卻不止於文學領域。
在中國哲學史上,他同樣是開路人。
在他之前,國內對於哲學的研究還停留在舊時代的方法裡。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他寫成了 顛覆傳統的哲學研究方式的《中國哲學大綱》。
從此,中國的傳統哲學研究也進入了現代化的進程里。
不管在思想、哲學還是文學領域,胡適都一直擁有著 先進的視野和開天闢地的勇氣。
這樣的勇氣,在那個陳舊的時代里顯得如此難能可貴。
有志向的年輕人幾乎都視他為偶像。
張愛玲中學時就讀了《胡適文存》,對其心生仰慕。
見到胡適本人更是像」追星女孩「一樣,覺得 「如對神明」。
一開始讀到胡適所言的,「你們要爭獨立,不要爭自由」。
後來才知道,胡適是想告訴大家:自由外界給的,而獨立是源自內心的。
藝術家 陳丹青說胡適「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李敖說胡適能在變化的時代里始終維持自己的人格、觀點和氣焰。
名人大家們都對他崇拜不已,而我也是在讀過 《胡適三部曲》之後,我才真正確認:
學術上,他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文字上,他是與普通讀者毫無距離;
思想上,他讓人醍醐灌頂。
不容錯過的《胡適三部曲》
要全方位地走近胡適,就不能錯過他的經典之作。
這套 《胡適三部曲》(插圖珍藏版),包括《忍不住的新努力》、《四十自述》和《胡適19堂文學課》三本。
涵蓋了胡適在平凡日子裡的人生思考、一路成長的心得自傳,和他對中國文學的深刻研究。
有文學乾貨,也有引人捧腹的小故事。
篇篇經典,字字珠璣,是我們走進這位文學大師的世界的 必經之路。
第一本,《忍不住的新努力》完整收錄34篇傳世傑作,雖然是寫胡適的人生哲學,但並不高深晦澀,反而充滿了生活情趣。
看完之後仿佛被胡適遠程指導了自己的人生,心裡是滿滿地對未來的期待和拼勁。
在我們覺得未來前路迷茫時,胡適在《人生的意義》里告訴我們: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
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簡單點說就是,停止胡思亂想,振作起來,去做事吧!
做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意義。
在我們悲觀、不自信的時候,胡適鼓勵我們 大膽做夢:
」就算是做夢,也要做一個熱鬧的、轟轟烈烈的好夢,不要做悲觀的夢。
人生的就像是表演、唱戲,既然來到人世就好好唱這齣戲。
即使是做夢也要做一個像樣子的夢。「
在我們偷懶迷糊的時候,胡適又一語點醒我們:
他在《差不多先生傳》里嘲諷那種凡事都糊弄的人,日子湊合過,不較真不努力,能將就則將就。
這樣活著有意思嗎?人生很短,絕不能「差不多」就行。
要做就要拚命做,好好活。
可以見得,《忍不住的新努力》整本書都是 樂觀向上的,很適合我們讀來為自己打氣加油。
三部曲的第二本,《四十自述》里,胡適則對我們很坦誠,他父母的故事、童年和少年的求學經歷,都不緊不慢地娓娓道來。
讀來好像經歷了一場他的前半生,把他的感動與快樂都體驗個遍。
在其中的《九年的家鄉教育》一文里,他深情寫道: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對母親的深情和感恩,這一點上,我們每個人都能與胡適 強烈共鳴。
《四十自述》是如此地平實動人,讀著讀著心裡卻波濤洶湧起來。
相比之下,三部曲中的《胡適19堂課文學課》則顯得更加專業,它是胡適寫給年輕人的 極簡文學史。
從先秦兩漢講到魏晉隋唐,李杜元白應有盡有。
雖然這本書是講白話文進化發展史的,但讀來更像詩歌大全百科全書,是我們學習 詩歌的速成班。
在被網絡段子包圍的今天,我們常常提筆忘字,對詩詞歌賦更是拋之腦後。
讀完《胡適19堂文學課》,必能告別聊天時人家說了上句我們接不到下句的尷尬,幫助我們快速提升人文知識。
一套 《胡適三部曲》,把大的道理小的溫情全包括,奇聞趣事和文學乾貨兼得,我們實在不能錯過。
顏值超高,賞心悅目
《胡適三部曲》套裝附贈了胡適人生不同時期的24小時日程表:
7點起床晨讀,8-12時上課,午餐後讀書、工作,晚上與友人聚餐,還打球運動。
看看他滿滿當當的行程安排,早起、讀書、工作、運動和玩耍一樣不落。
完美展示了什麼叫: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而且套裝贈送日程與日記本,方便我們讀完後躍躍欲試地學習胡適的時間表,做自己的 時間管理大師。
從內在來看, 《胡適三部曲》豐富齊全,哲學隨筆、人生自傳和文學課,經典作品幾乎全涵蓋,購買一套,一勞永逸。
從外在來看,這套書的顏值極高。
彩色封面、全彩手繪插圖,既是讀書又能看畫。
字體和間距也十分舒適,給你的眼睛放鬆的閱讀體驗。
三本裝成一套,裝幀精美,收藏和作為禮物送人皆可!
學者熊培雲曾說: 「錯過胡適,中國錯過了一百年。」
當我們真正讀完 《胡適三部曲》之後會發現,他雖然學識高深,卻人人都能讀懂;
他榮譽無數,卻像大多數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他專心研究,自律生活,卻也擁有喝酒打牌這樣唾手可得的樂趣——
這也許才是離我們最近的,最適合我們讀的, 真正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