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我一直以為人生就是那麼一種東西,就是要四處尋找什麼,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尋羊冒險記》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對於這一問題,想必每個人都曾思索過,最終也沒有獲得明確的答案。作家木心說:「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可是對於庸庸俗眾而言,人生一世,還是要尋找某種意義的,否則會覺得生命無處安放。
村上春樹的小說《尋羊冒險記》,是一部關於失去和尋找的作品。失去的,是本來能夠擁有、卻沒有好好珍惜的部分;尋找的,是以為能夠藉此擺脫平庸、最終發現並無意義的部分。
這部作品,與《且聽風吟》、《1973年的子彈球》並稱為青春三部曲。因為書中人物處於青春期,他們對人生的困惑、對前途的迷茫,讓年輕的讀者深有共鳴。
《尋羊冒險記》中的我是一個平庸的小人物。
在不值一提的城市長大,從不值一提的中學畢業,認識過一個不值一提的女孩,有過一段不值一提的初戀。「小時候沉默寡言,長大後百無聊賴。」這是我回首人生時,對自己似水流年的總結。
二十來歲時,我從學校踏入社會,本來懷著一腔熱血,想創造美好人生,很快發現自己什麼也把握不了,於是低沉、失落,對他人緊閉心門,對生活缺乏熱情,行屍走肉一般。在並不熟知的性伴侶的眼中,我身上有一種沙鐘的味道。時間,只是用來打發而已。
關於這段時期的狀態,書上這樣寫道:
「我們喝廉價威士忌,沒滋沒味地性交,沒頭沒腦地閒聊,借來借去地看書,如此一天天打發日子。」
後來,我和別人合夥開了一家翻譯事務所,純屬混口飯。眼看著即將三十歲,我卻靠存款坐吃山空。妻子背叛了我,她的出軌對方是我的朋友。於是,我和妻子在結婚四年後離婚。從情感上來說,她並不想分手,可是從現實角度來看,和我在一起,她看不到希望。這段婚姻生活,在她眼裡就像是被拉長的死胡同。
離婚後的歲月,我覺得虛無、縹緲,就像果凍一樣無力,照樣一個人吃飯,喝酒,看書睡覺。對於這段時期我的心態,書上這樣寫道:
「妻子的消失,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是無可奈何的,無非已經發生的事發生罷了。哪怕我們四年過的再風調雨順,那也已不再是重要問題,一如被抽去照片的影集。」
三十而立的我,一事無成,覺得所做種種毫無意義。
總之,我覺得生活沒有滋味,人生平庸又無聊,因而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不願努力追求。
有一天,在多種看似偶然的機緣巧合下,我受到某個組織的脅迫,他們讓我去完成一項任務——一個月內,找到一隻背部帶星紋的羊。
我的人生,由此發生轉機。
為了找到這隻傳說中神通廣大、能夠鑽進人體、通過人來建造組織乃至控制整個日本的羊,我辭掉工作,與女友開始了尋羊冒險之旅。
直到這一時刻,我沒有得到什麼,卻已失去很多。老婆走了,工作辭了,房子是租來的,個人財產少得可憐,沒有名氣,沒有社會聲望,沒有才華,沒有性魅力。因此,我已不怕再失去什麼。這種人生狀態,就像海子的一句詩: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
在尋羊旅途中,我們遇到各種奇異的人,或者說各種奇異的人生。
這個組織頭目的司機,他是虔誠的基督徒,神神叨叨地說自己每晚跟神通電話;海豚賓館的老闆,他只有三隻手指,他覺得非得尋找一些什麼,才叫人生;性格怪異的羊博士,小時候是神童,長大後成為眾人眼裡的社會精英,曾經被羊附體,如今隱居在海豚賓館,將所有精力用於對羊的研究,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從自己體內逃走的背部有星紋的羊;身披羊皮的羊男,不想參加戰爭,於是喬裝打扮成羊的模樣避世於綿羊飼養場;我那位綽號叫鼠的朋友,被羊附體,不想將自己狼狽一面呈現別人面前,於是離開故鄉,浪跡天涯,又因為不想被體內的羊控制,成為羊改變世界的工具而選擇自殺……
一個月過去了,隨著尋羊冒險之旅的結束,我又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書的結尾這樣道:
「不管怎樣,我返回了生的世界。儘管這世界平庸且百無聊賴,但畢竟是我的世界。」
這便是我人生態度的轉變——以前,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一直都是得過且過;體驗過冒險與死亡才明白,日常雖然顯得平庸,可是活在當下,活在太陽底下,就是生命與意義本身。
村上春樹受到美國推理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的影響,整個冒險之旅,或者說整本書,都充滿奇幻色彩,恍惚間充滿不真實感,這也在語言風格上增加了可讀性。
作品中的我覺得,任何人的人生都毫無意義,然而這部作品對村上春樹而言卻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村上春樹寫《尋羊冒險記》時33歲——和作品裡的「我」差不多年紀,從那時起,他關掉了收益不錯的酒吧,過起早睡早起、每天跑步的中產階級生活。更重要的是,這算他成為專業作家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從中樹立了自己的寫作風格,獲得繼續寫下去的自信。
至於這隻背部有星紋的羊到底代表了什麼,村上春樹坦言,他自己也不明白其意義何在。只是,通過羊,他感受到寫故事的樂趣所在。
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呢?不管做什麼,尋找什麼,或許都是為了認識自己,返璞歸真,做回自己。書里有這樣一句話:「原來並非你尋找的讓你成為你自己,而是那些你絕不願意失去的,讓你之所以為你。」
作品中的主人公,一開始不珍惜擁有的人與事,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那麼平庸,因而不值得擁有。在失去一切可失去的之後,在尋找不知的什麼尋找之中,他終於憬悟到:活在現實中,活在「我的世界」,這本身就是意義。
讀完這本書,我想到作家龍應台的一句話。她的兒子安德烈認為自己將成為一個平庸之人,過一種平凡的人生。對此,他不知道父母會有何想法。
就此話題,龍應台給兒子寫了一份信,信中有一段話非常感人,那是父母對孩子的真愛,也是一個懂得生命本質的人的清醒,她對兒子說:
「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千山萬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二字。」
人不是為別人而活,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不管貧窮富貴,心安處才是家。所以,不要拒絕平庸的世界,活在現實就是意義。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acJbG4BMH2_cNUge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