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8月11日晚,雷士照明發布公告稱,私募巨頭KKR將以7.94億美元收購其中國照明業務70%股權,預計於2019年第四季度交割。
8月12日,另一家上市公司德豪潤達發布公告表示,雷士照明已決定不再與德豪潤達繼續推進德豪潤達收購其中國照明業務的交易。
雷士照明為何要出售占應收三分之二的雷士中國照明業務的控股權?又為何突然拋棄同門兄弟德豪潤達轉而投身KKR?
深度爆料
雷士照明成立於1998年,主要從事各類照明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推廣和銷售。公司主要資產包括中國照明業務、中國非照明業務、中國原始設計製造業務和國際業務。雷士中國過去是雷士照明的主要資產。去年,雷士照明營收49億,中國市場的雷士品牌收入(含少量非照明業務)為32.86億,占比67%。
既然是營收重頭戲,為何要出售?
有業內人士稱,經歷了一次次劫難的雷士照明,這幾年的業績表現一直不佳。近幾年公司股價一直徘徊在20-30億港元。2018年,雷士照明營收49.05億元,同比增長20.7%,但稅前利潤僅為6314萬元,同比減少達85.5%,其在港交所的股價只有0.7港元/股。2019年財報更是整體虧損了3.28億元。
對比同級品牌歐普照明,自從2014年雷士營收被歐普趕超之後,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截至2018年末,歐普照明80.04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雷士照明營收的兩倍。
雷士照明表示,公司利潤欠佳一方面與原材料、勞工成本大幅提升有關,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看來,看不到希望的雷士只能再次依靠賣掉主營業務引入資本渡過難關了!
2012年12月,德豪潤達通過全資子公司德豪潤達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收購雷士照明6.33億股,以股比20.05%成為雷士照明的第一大股東。也就是說,前述終止收購雷士中國照明業務的德豪潤達與雷士照明的董事長其實是同一人——王冬雷。
那為何王冬雷要終止德豪潤達的對雷士中國照明業務的收購,而引入KKR呢?
很簡單,因為德豪潤達已經自身難保。今年4月底,德豪潤達已經因為連虧兩年成功戴帽*ST。今年上半年更是預虧3-4億元,按此虧損幅度,*ST德豪2019全年將出現巨幅虧損,扣非凈利潤連續7年虧損。而一旦三年連虧,上市公司地位就將難保。
王冬雷自去年就為雷士照明制訂了從製造型企業向渠道型企業轉型的目標,而剝離製造業務資產是其中的重要的一步。但對於王冬雷而言,以德豪潤達收購雷士中國業務雖可以達到剝離資產的目的,但是對於今後提升該部分業務的盈利能力依然沒有信心,而利用虧損戴帽的德豪潤達來收購雷士中國照明業務,就更加力不從心。
如今有了KKR的入局,不僅可以依靠KKR的資源和運營專長支持雷士中國推進其長期增長戰略,讓依然擁有30%股份的雷士照明可以坐享其成,而且可以為雷士照明帶來數十億的現金流,用於其他業務的運營;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一大筆收益,*ST德豪2019年說不定就能扭虧為盈,保殼成功。這樣看來,這確實是一筆雙贏的買賣,更是德豪潤達的一根救命稻草。
KKR集團總部位於紐約,業務遍及全球,是老牌的槓桿收購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產業投資機構之一,全球歷史最悠久也是經驗最為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中國是KKR亞太區域投資業務的核心,自2007年起,KKR已在中國投資超過45億美元,致力於支持中國各行業的本土優秀企業發展成為行業領導者。KKR曾在2014年投資青島海爾,並協助海爾在2016年以54億美金收購了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
獵頭分析
KKR的加入將給雷士照明的中國照明業務帶來增長的新資源和新動力,也給投資者帶來希望。但一直經歷各種劫難的雷士照明,此次被出售的中國照明業務涉及到的公司恐怕又將面臨高層的換血,組織架構的調整,以及人事的更迭。
對此,獵頭行業資深人士——衛士藍人力資本運營總監鉏綜認為,適時引入有實力的合作夥伴,對於陷入困境的企業至關重要。衛士藍人力資本與數千家大中型知名企業二十餘年的合作經驗表明,正確的戰略決策可以挽救企業於水火之中。
就像那句古語所言:興邦喪邦決於一言也。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