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打起來了,結果,日本敗了

2019-12-12   安靜的頑主

最近,兩家「無印良品」打起來了,結果,還有點出人意料!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一間審判庭里,一位中年法官正在宣讀著一份判決文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

還沒宣判完,只見被告席上的一個年輕人面色難看,剛要站起身說話,又被旁邊辯護律師按在了座位,並示意其別動!

這樣的結果,驚到的不僅是被告,還有所有聽到結果的人。但是,二次審判結果依然是「維持原判」。

一個誕生於1980年的近40周歲的日本老牌,怎麼就才成了一個侵權年僅8歲中國企業商標的侵權犯?眾所周知的「無印良品」不就是日本的品牌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深度爆料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誕生於1980年的日本,在日本以及世界各地開設店鋪,註冊了「無印良品」和「MUJI」商標,2005年5月良品計畫成立了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

打了勝仗的中方「無印良品」全名為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而其股東正是一家叫做北京棉田的紡織品公司。2011年6月,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在中國獨家使用「無印良品」商標,用於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


難道良品計畫在中國沒有註冊商標嗎?當然有,在中國大陸,良品計畫也幾乎在所有的商品和服務類別上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只是由於無印良品銷售的品類比較雜,因此粗心的商標註冊官漏掉了布、毛巾、床罩等商品類別的一部分的注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疏忽,卻讓棉田紡織撿了個漏兒,搶先在該類別下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4年前,良品計畫又將「無印良品」商標用在了毛巾、床罩上,就這麼陰差陽錯的,良品計畫吃了個啞巴虧的敗仗。法院確實沒判錯啊,誰註冊早,商標就是誰的!

認錯趕在雙十二,鬧心!

今天,12月12日,正是各大電商平台年終大促的又一個節骨眼兒,打開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卻是白板黑字的「認錯聲明」赫然擺在眼前,著實讓高高興興來剁手的人有點兒掃興,甚至有點喪氣。想必,影響銷量也是註定的事兒了。但更重要的是,今後我們再也無法在中國大陸的MUJI店裡看到印著「無印良品」的毯子、床罩、浴巾、面巾....了。


​其實,商標被搶注的事兒很常見。曾經大名鼎鼎的的王致和在德國被一家本土公司搶注的事轟動一時。不同的是,最終搶注「王致和」的德國公司被判「撤銷註冊」和「禁用商標」。同樣是搶注,王致和能贏,就是因為百年老字號字畫一體的商標原創性起了很大作用。


這也給所有企業提了一個醒兒,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前或者在進軍海外市場前,智慧財產權負責人務必預先進行商標布局,以防被搶注;商標儘量採用原創性高、易識別的設計。

對此,獵頭資深人士——衛士藍人力資本業務副總武素菊表示,商標的設計以及預布局正在逐漸得到企業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通過獵頭尋找高端設計師進行商標的原創設計;設立法務部或者智慧財產權部,並聘請專業的商標註冊顧問進行商標註冊等相關工作。

此刻估計良品計畫正在回憶,當初是哪位員工的疏忽,導致了今天這麼大的損失。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