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談對女兒有遺憾:後悔用「快樂教育」,當初應該逼她才對

2020-04-06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深受家長的重視,而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卻大有不同。劉歡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深受大眾的喜歡。事業上有大有成就的劉歡在家庭方面卻存在一個很大的遺憾。

劉歡和妻子結婚後孕有一個女兒名為劉熠思。在一個採訪中,當記者提出他有這麼高的音樂造詣,女兒難道沒有從中學習的問題時。劉歡表示他和自己的妻子一直認為應該用"快樂教育"的方式,不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並沒有要求孩子去學習什麼。

劉歡講到女兒從小的音樂悟性強,這說明她其實是有學習音樂的天賦。他的女兒是喜歡彈琴的,但卻不喜歡練琴。而劉歡和妻子因為"快樂教育"的思想,也沒有堅持讓女兒練下去,埋沒了她的天賦,導致孩子如今在音樂領域變得平平無奇。所以對於這種教育方式,他是有些後悔,覺得當初應該逼她才對,那她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現如今劉熠思雖然對音樂仍然有很大的興趣,但卻已經過了學習音樂最好的年紀。對此劉歡也建議家長們不要一味的"快樂教育",如果孩子有某一方面的天賦,應該適當地在孩子背後助力一下。

01

"快樂教育"並不能夠讓孩子一直快樂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所處的環境中競爭壓力過大,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快樂教育"。只要孩子能夠快樂,就不會逼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家長以為這是愛孩子和尊重孩子的表現,實際上,當孩子進入社會後,"快樂教育"的弊端就會非常明顯。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在社會上獨立生活的人,但"快樂教育"很多時候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快樂教育"能夠滿足孩子短暫的開心,但就長遠看來,"快樂教育"並不能夠讓孩子一直快樂。

02

認識"快樂教育"的實質

"快樂教育"可以說是家庭教育中一個比較大的"騙局","快樂教育"的實質是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在努力中獲得成就。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確的認識"快樂教育",不要盲目的信奉。

"快樂教育"的弊端

1、孩子變得懶散

如果父母一直告訴孩子"只要你快樂就好",那麼孩子就難以堅持去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老師布置作業,孩子寫沒一會就以"我不想寫,太苦了"為藉口。這會導致他們完成事情的時候總是拖延時間,變得非常懶散。

2、不考慮現實

如果孩子一直保持著"我不快樂我就不做"的想法,那這類孩子常常只考慮自己的情緒而不思考現實的問題。做作業不開心就不做,這樣知識就難以鞏固。工作不開心就辭職,這樣容易留給他人不負責任的印象。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03

聰明的父母懂得"助力教育"

1、發現孩子的天賦

每個孩子都是有無限可能的,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懂得去挖掘他們的潛力。孩子的天賦是他們發展的一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去培養孩子,孩子就很有可能會"贏在起跑線上"。

2、"逼"孩子一把

孩子天性好動,所以他們很難對一件事情保持耐心。這並不代表著他們就不喜歡,就像劉歡的女兒一樣,她喜歡彈琴,但不喜歡練琴。因為彈琴可以由自己發揮,練琴是一個比較辛苦的過程。

所以孩子有時候是被"苦"嚇退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懂得鼓勵式的逼"孩子一把。這樣孩子長大以後,也不容易被因為困難而退縮。

"快樂教育"不是要家長縱容孩子,而是引導孩子學會"苦中尋樂"。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鍛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適應社會的需要。有時候適當的"逼"孩子一下,就可能會發現孩子潛在的可能。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