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蘇東坡》| 情感東坡⑬:師生共流落

2020-01-03   眉山東坡文化

文/劉寅

元祐初年,蘇軾與「四學士」共聚汴京,那的確是一段難得、快樂的時光。學生們並不富裕,但有蘇軾時時資助,日子也算不錯。師生共聚,佳作頻出,汴京城裡的學子紛紛傳誦,與當年歐陽修統領文壇時有些相似。然而朝局更迭,整體形勢又與歐陽修時大為不同。自熙寧變法後,所謂「保守派」與「激進派」的鬥爭從未停止。君子兩敗俱傷,小人趁機得勢,朝廷亂象頻生。我們常說「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也要出「惡鬼」,此時的惡鬼便是章惇。這個與蘇軾相交多年的「朋友」,掉過頭來棒打蘇軾毫不手軟,蘇軾至死也想不通。

紹聖元年(1094),蘇軾連遇三道謫令,最終被貶廣東惠州。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今浙江麗水)。黃庭堅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晁補之出知濟南,後貶安徽亳州。張耒出知潤州(今江蘇鎮江),後貶湖北黃岡。章惇領頭,帶著一幫「小鬼」幾棒子狠狠打下去,幾乎把與蘇軾親近的所有人都趕出汴京,並且越貶越遠。蘇門四學士與蘇軾的命運晚年尤其相似,均受政治牽連,四處流放。除秦觀外,其餘三人也再沒能與蘇軾相見。

1094年9月,蘇軾與王朝雲、蘇過三人翻越大庚嶺,往那「嶺外蠻原」前進。途中碰上兩個全副武裝的士兵,王告與顧成。這二人是張耒派來,專門保護蘇軾人生安全的,白天手執鋼刀在前方開路,夜裡輪流站崗提防歹人。蘇軾不大習慣,他本不怕這些,但張耒的一番深意,也著實令其感動。事實上當時章惇一心要置蘇軾於死地,誰敢幹預就打誰。張耒此舉,著實危險,被揭發開來很可能要遭貶。然而他始終不懼,儘管他也因此吃了不少苦頭。蘇軾晚年病逝於常州,張耒於潁州痛悼自己的恩師,卻觸怒了以蔡京為首的朝中大臣,再次被貶黃州,與當地的一位蘇門弟子潘大臨結為摯友。張耒的晚年尤是淒涼,他與蘇轍的信中寫到:「肉似聞韻客,齋如持律徒。女寒愁粉黛,男窘補衣裾。已病藥三暴,辭貧飯一盂。」(《歲暮即事寄子由先生》)幾乎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最後孤獨地死去。

秦觀是蘇軾最為喜愛的弟子,詩詞天賦極高,當為「四學士」之首。世間相傳他與蘇小妹結親,當然只是傳說而已,歷史上並無蘇小妹這個人。但此種演繹仍能說明他與蘇軾關係之密切,近如親人。他本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大約有幾分蘇軾所言的「女兒情態」。早年間,蘇軾曾戲言「別日不見,君學柳七填詞。」小小地諷刺了秦觀一下。當然藝術道路是各走各的,蘇軾也不可能要秦觀像他那般奔放豪邁。

蘇軾樂觀,被流放海外亦能隨遇而安,然而秦觀生性憂鬱感傷,這是性格所致,並無太多可說道之處。秦觀晚年被貶雷州,與時居儋州的蘇軾隔海相望,嶺外炎荒,本是體弱的秦觀更難抵抗。他自賦輓詞:「嬰釁徙窮荒,茹哀與世辭。官來錄我橐,吏來驗我屍。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其淒涼之景可見一斑。1100年,朝廷大赦「元祐舊臣」,蘇軾得以重返中原,秦觀亦將移居衡州。6月,蘇軾取道雷州,專程來看望這個苦命的弟子。師徒二人,相擁而泣。其時秦觀當時已重病纏身,但他避而不談,僅將《自輓詞》拿給老師看看。蘇軾回過去幾番鼓勵的話,陪著秦觀住了好幾日。

8月12日,秦觀行至滕州華光亭,天氣酷熱,命侍者取水消暑。水到時,秦觀盯著這碗甘露,微微一笑,隨即倒地不起,年僅52歲。蘇軾聞之大慟,不分晝夜趕往滕州,「聞少游惡耗,兩日為之食不下咽。」然而秦觀靈柩已經返鄉,最終未能一見。多舛的宦途,漂泊的生涯,對本是多情的秦觀打擊尤其大。他謫官郴州時,曾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作》,後兩句「郴江辛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被蘇軾寫在紙扇上,並附悼詞:「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高山流水之悲,千載而下,令人腹痛。」

皇帝大臣的某種念頭,便要牽動多少人一生的命運,這是古代士子的悲哀之處。前有屈原、司馬遷、杜甫,後有陸遊、曹雪芹,莫不因此受難。在蘇軾這兒,除蘇門四學士外,還有上篇里提到的陳師道。他晚年貧寒,於家中守靈時無冬衣禦寒,曾陷害蘇軾的朝中大臣趙挺之贈予皮襖,陳師道堅辭不受,最終竟然凍死了。其寧死不屈強權的態度,與黃庭堅、張耒等人尤其一致。

我們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蘇東坡之偉大,事實上也在他一生所遭受的各種苦難中慢慢升華。一曲《定風波》,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永遠樂觀豁達的態度,是與他同時以及後世的人們所追隨他的重要原因之一。「蘇門四學士」之後,又有「蘇門後四學士」,分別是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榮。順帶一提,李格非即是「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父親。

能提煉生活中的點滴幸福,譜成一曲曲動人心弦的悠揚旋律,亦能於苦難中尋求超越,靜心寧神,一蓑煙雨任平生。古今中外,師從蘇東坡的「弟子」們何其之多,若要統計,那一定是天文數字。不僅限於詩詞文賦,任何迷茫於生活之中的人,都能從蘇東坡的生命軌跡里,尋得一份力量。

作者簡介:

劉寅,現為眉山市作協會員,眉山日報社編輯,有多篇新聞、散文、紀實文學作品獲四川新聞獎、副刊類一等獎、眉山市東坡文藝獎等。《探秘蘇東坡》為作者首部紀傳體小說。

《探秘蘇東坡》

該書從印象東坡、學子東坡、情感東坡、官員東坡、行走東坡、美食東坡和神秘東坡七個角度,探索蘇東坡的生命軌跡的真善美的本質和精神。

購書請留言!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東坡文化網記者 劉寅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