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軍旅作家劉馨憶攜新書《與自己在一起》走進眉山 分享書里書外故事

2020-01-02   眉山東坡文化

劉馨憶正在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眉山是千年英雄蘇東坡的故鄉,能到這裡開新書分享會,我感到特別榮幸、特別開心。」12月29日下午,受東坡區作家協會、眉山市購書中心邀請,成都軍旅作家劉馨憶攜新書《與自己在一起》走進眉山,與我市作家、文學愛好者歡聚一堂,共同分享書里書外的故事。

為融入成都、同城發展,在傳承文化、融合發展等方面實現率先突破,東坡區作家協會積極與成都文化界溝通、交流,努力將成都知名作家請進來開設文學講座、開展文學沙龍、新書分享會等,促進成都、眉山兩地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發展。此次劉馨憶新書分享會,是繼邀請蔣藍、張新泉、周嘯天等知名作家走進眉山後的又一次「成眉」文化融合的盛宴。


點擊視頻看現場~

當天下午3時,劉馨憶的新書分享會在精彩的片段朗誦聲中正式開始。訪談主持人林歌爾從書名的由來、為何遲遲不出書、如何在寫作中超越小我、怎樣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理想語言與內容的關係等多方面與劉馨憶進行了交流。

劉馨憶曾經是一名軍人,在西藏服役多年。西藏的音樂,西藏的藍天,西藏的雲與湖都深深鐫刻在她的心中並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隨著朗讀者一段一段的朗誦,這些西藏元素被和盤托出,活脫脫呈現在我們眼前。很多讀者不理解,為何這麼有張力的文字,會取《與自己在一起》這麼一個顯得「小氣」的書名。

眉山作家、文學愛好者聆聽劉馨憶新書分享會。

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劉馨憶這樣回答:「取這個書名,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現代人生活節湊太快,沒有時間關注到自己,關注到心靈,也就沒有修養到心靈。就算娛樂休閒了,心情好幾天,又焦慮了。這是治標不治本。歸根結底是因為並沒有多少時間在自省與修養自己。而修養自己,我認為更好的方式是舒適地與自己在一起,過淡泊生活,活有餘生命。 第二方面,就是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我這本小書里,可以看見我的困惑、局限和思索,與自己在一起是我的生命方向,如果有下一本散文集,那就是在說與自己在一起的方法和狀態了。」

劉馨憶寫作已有30年。早在20多年前,她的作品就受到許多粉絲的青睞。讀者盼她出書,編輯催她出書,她卻不動聲色,始終跟著自己的步伐行走。眉山籍作家沁寒曾發文《不出書能叫作家》,終讓讀者看到了劉馨憶不為出書而出書的精神和氣質。

劉馨憶說:「作為業餘寫手,我不靠寫作來安身立命,也就沒有非出一本書不可的強勢理由,能出就出,並不強求、刻意。再者,寫作之於我,是軍旅生活之餘的興之所致,是日常文化修養的一種心靈需要和活動。興起即寫,興盡則收。寫作是我心跡的流露,心跡已落在紙上,已有墨跡存在 ,已是作品的完成了,發不發表,出不出書真是不重要了。」

關於出版第一本書《與自己在一起》,劉馨憶表示,這與眉山有著極大的淵源和緣分。

劉馨憶為大家簽名。

「那是20年前,我認識了劉小川、稜子、雪夫,在《百坡》上發稿。因為劉小川,在省文代會上認識周華君等,然後認識林歌爾、周聞道、張貴全、張生全等一大批優秀的眉山作家詩人。一認識就成為朋友,友情漸增。」劉馨憶說,關於出書,周華君鼓勵過她,稜子也催了她十多年。劉馨憶告訴記者,《與自己在一起》處處體現了她與眉山的緣份,劉小川給她寫了序,雪夫做的封面設計,書還只出了清樣,林歌爾就要看,周華君聽說她出書了,還畫了一幅畫給她,對她說「這只是開始哦」,鼓勵她繼續寫作。「感謝眉山的朋友們,感謝眉山。」劉馨憶說。

讀過劉馨憶的散文,很多人都說內容開闊。《重現的西藏》,讓人看到了軍人的情懷,《遠方的多戈》里的深沉哲思、《桃花悟》中的生命感悟、人間悲喜,既體現了大我的擔當,又有小我的真情流露。作為一個女性作者,劉馨憶如何在文章中超越小我的?

「可能因為我是軍人的原因,也可能因為我天生性格的原因。因為我是家裡最小的,哥姐都大我許多,沒人和我玩,我就和堂哥堂弟們瘋玩,骨子裡沾染點男兒氣。進入軍校後,各種西方思潮潮湧而來,看了不少西方哲學文學方面的書,後來又長期在部隊,在青春歲月駐守高寒曠遠的西藏邊陲。那裡的山川大地給了我一種不一樣的壯闊氣象,這些共同構建了我的精神世界,所以寫作時,這些都成了一種觀照和水印,自然地有了一些風格上的選擇。」劉馨憶坦言,有些篇章也挺小女人的,寫小我情懷的時候,真情與情感的節制就很重要了。「大」要從細處著手,「小」則要望向深遠。以一葉來知秋到。

劉馨憶新書《與自己在一起》。

針對「作者如何錘鍊自己的語言」的提問,劉馨憶說,那就是看如何把自己想說的說得精準,有韻味。方法是打磨加修改。「你想修改一百次,絕對可以改一百零一次。木心也說,寫文章有一個心得,就是靠改,他通常要改七入次。我們都向木心學習吧。」

劉馨憶

四川邛崍人,1985年入學併入伍,先後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洛陽外國語學院,系原成都軍區某部大校,現退出現役。

1986年開始文學創作。在《當代》《中國作家》《人民日報》《北京文學》《解放軍報》《美文》《散文百家》《四川文學》等二十餘種刊物刊發有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心的湖》《夢裡的風箏》《生命的黑夜》《親近與馴養》《重現的西藏》《遙遠的卓瑪》等20餘篇散文,分別入選《中外散文選萃》《中國二十世紀純抒情散文精華》、軍旅散文50年集錦《硝煙散去》《四川文學建國五十年精選散文卷》《中國散文精選》《西部的柔情》《當代散文精品2000卷》《2004年中國散文排行榜》等多種選刊、散文年選和文集。曾獲首屆長徵文藝獎。

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武侯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東坡文化網記者 劉娟

編輯:蔣萍

審核: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