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力相助,鼎是什麼意思?周易鼎卦初解!和做飯烹飪有關?

2019-11-01     一禪讀書

鼎可以說是最大的鍋,它的象徵意義是,要做好民生工作來養民。不管吃飯的人有多少,都要把烹調做好,不僅量夠,色香味還要俱全。作為革命者,如果到最後不能改善民生的話,老百姓就會很失望,從夏禹開始,鼎就是天子的寶器。所以夏商周三代,天子一定要把鼎列在皇庭裡面,昭告天下,說自己是問鼎中原的勝利者。意思即為天子是接受上天的命令,來為人民服務的。可是到了春秋,特別是戰國後期,諸侯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裡,很奇怪的是,鼎也慢慢不見了。到秦始皇統天下的時候,到處找不到,但他又稱自己是皇帝,這就麻煩了,表示秦始皇是第一個沒有接受天命的天子。所以,秦朝經過二世就滅亡了,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巧合,可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想法。至少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心目當中,鼎是個重寶,是用來大烹的,一下子可以煮很多東西,然後用來養聖賢。當然,君王沒有辦法養全民,但最起碼要養聖賢。我們要在鼎卦裡面,好好體會一下這個道理。

革卦,把它倒過來,就變成鼎卦。革卦跟鼎卦有什麼關係呢?就是革故鼎新。革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一定要在鼎新上。革卦,水火相息、水想把火滅掉,火想把水烘乾。二者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什麼好商量的。

卦剛好相反,它裡面既有人,也水。我可以看到鼎卦上為離為火,下卦巽為風,哪裡有水?初六是陰爻,把九二、九三、九四這三個陽爻看成一個陽爻,再加上六五,不就變成水了嗎?這告訴我們,鼎里有很多食物,下面燒著火、我們能不往食物裡面加水嗎?不加水的話,食物就燒焦了,做出來也不能吃。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加水,火越旺,水就要加得越多。大家想想看、只有火,沒有水,食物就燒不成;現在我們把食物放進去,然後加水,如果下面沒有火,食物照樣熟不了。因此.水和火都是不可缺少的。水火本來是相剋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它變成相生的。所以,對於五行,不要太過強調相剋的部分,它也有相生的作用。鼎卦就是很好的例子。

《序卦傳》說:革者其若鼎,故受之以鼎。食物,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要經過一定的「革」,才能變成熟的,被人們所食用。比如魚,本來是生的,我們要把它煎成熟的;比如土豆,本來是生的,我們要把它煮成熟的。這都是事實,都是變革。要變革食物,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洗乾淨,切好,還要把比較不容易熟的放在底下,比較容易熟的放在上面。如果倒過來,就麻煩了,下面的已經爛了,上面的還沒熟。所以,不要小看烹調,覺得它很簡單,很容易學會,其實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但是大致上講起來,革物的東西,「莫若鼎」,即變革食物,只有鼎最方便,最有效,最安全。所以,在革卦之後「受以鼎卦」,就是這個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kxPNG4BMH2_cNUgUs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