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看到孩子將積木扔得到處都是,我有些生氣。我問孩子:"你怎麼隨便亂丟積木呀?前幾天,你不是才和我說,你喜歡積木,要我多買幾個積木給你嗎?"
孩子正在搗弄著他的賽車玩具,然後說:"是啊,前幾天我還很喜歡積木的。可是現在我又不喜歡了。"
聽到孩子的話,我就更生氣了。"你這孩子,做事怎麼總是三分鐘熱度呢?我都要被你氣死了!"
都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一直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每當我發現孩子對某一樣東西表現出特別感興趣的一面時,我就會買一些相關的物品,希望孩子能夠將興趣專業化。
誰知,孩子對待興趣總是三分鐘熱度。
幾個月前,孩子說他喜歡畫畫,於是我給孩子買了一個畫板還有其他畫具。結果,還沒過兩個星期,孩子就將畫板丟到地上。
一個月前,孩子說他覺得機器人很有趣,他以後想研究機器人。於是,我又給孩子買了有關編程、機器人的玩具,希望孩子未來能夠在機器人領域有一番建樹。結果,有沒過幾天,孩子就將他的機器人給丟了。
幾天前,孩子說他喜歡積木,積木是益智玩具,對大腦的開發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於是,我又給孩子買了幾套兒童益智積木。到現在,這些積木就安安靜靜地躺在我家的地板上。
光是有興趣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長久的興趣。所以,當孩子出現興趣時,父母應該想一個方法,強化孩子的興趣。這樣,孩子才能將他的興趣堅持下去。
這個方法便是——"遊戲機制"。
孩子對很多陌生的事情都容易產生好奇心,這也是孩子興趣廣泛的一個原因。孩子沒能堅持下去,就是因為進行興趣的過程是一個無趣、枯燥的過程。
與無趣、枯燥相對應的是有趣,對於孩子來說,"遊戲"比較有趣。所以,孩子永遠都不會覺得遊戲無聊。
那麼,為什麼孩子對待興趣總是三分鐘熱度呢?
1、 興趣總被打斷
當孩子正在進行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時,父母總會因為一些小的事情打斷孩子。特別是爺爺奶奶,總是擔心孩子渴了或者是餓了。雖然這是一種關心孩子的表現,但是也打斷了孩子專心致志的過程。
當孩子被打斷時,孩子對興趣的熱度也會隨之減少。如果孩子被打斷的次數變多了,那麼孩子逐漸對自己的興趣不產生興趣了。
2、 過分強調理論過程
父母看到孩子對某一個事物感興趣,父母便希望孩子能夠將他的興趣專業化。
父母會過分放大某個興趣的優點,不斷地告訴孩子,學了這個興趣有什麼好處。這些話語幾乎都是理論上的東西,沒有孩子喜歡聽父母不斷地講大道理。
父母過分強調理論,卻忽略了實際的操作過程。孩子活潑好動,更喜歡動手去體驗興趣,而不是只學習這個興趣的理論知識。
3、 學習過程總是枯燥單一的
其實,學習的過程一直都是枯燥無味的,孩子需要不斷地重複某些動作、行
為,最終達到熟能生巧的結果。那些能夠在某一個領域上有所建樹的人,都是憑藉著自身的毅力與興趣。正是這一份興趣與毅力,這些人才將學習變得有趣。
一開始,孩子因為自身的好奇心,能夠在某一樣事物上產生興趣。所以,孩子不會覺得學習無趣。時間一長,學習的枯燥就顯現出來了。
看到別的孩子在玩,而孩子卻在學習,孩子的內心很容易便產生一種落差,這種落差也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有些孩子總能在枯燥無味中的學習中堅持下來,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孩子發現了其他人發現不了的樂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通過一些手段,使這個枯燥無味的過程變得有趣。
一般來說,前者占了少數,後者往往是占絕大多數。
能夠把枯燥無味的學習過程變得有趣生動的一種手段便是——"遊戲機制"。這種機制不僅適用於成年人,也適用於孩子。學習興趣的過程猶如升級打怪,孩子更容易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與儀式感,興趣也將會得到大大的強化。
那麼,"遊戲機制"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1、 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如果孩子的興趣被強化了,那麼孩子就能對自己的興趣產生一種持久的內在驅動力。因為孩子接觸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孩子更會主動去學習和興趣有關的知識。
與被迫學習相反,孩子願意主動去尋找資源,而不是等待父母催促孩子去學習。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孩子可能會提出報一個班來學習的要求。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孩子可能會讓父母為他尋求一些網絡資源。
2、 提高專注度
對於某一樣事物的興趣程度越高,那麼孩子花在這個興趣上的時間也會越長,
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甚至,孩子還可能出現廢寢忘食的現象。
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很少會感覺到煩悶。時間一長,孩子就會養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不僅是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其他方面,孩子也能夠變得專注。
3、 增加綜合競爭力
俗話說,多一門手藝,多了一個技能,就多了一個就業的手段。除了做同齡
孩子都做的事情以外,孩子如果能夠將自己的興趣學精,那麼,這個興趣無疑會成為孩子增加個人魅力與競爭力的一個東西。
此外,孩子感覺到煩悶或者壓力過大時,孩子能夠運用他的興趣進行放鬆。如此一來,孩子也能夠很快地從不良的情緒中走出來,並且重新投入新的工作和學習中。
要想強化興趣,那麼父母就必須在孩子進行興趣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有關遊戲的設計這樣,孩子不會認為自己只是在學習,而是在玩遊戲了。
以下這3個"設置"能夠幫助孩子將興趣當成遊戲來進行。
1、 鼓勵設置
很多遊戲里都有"鼓勵設置"這一個設置,當玩家玩得好時,遊戲里可能會出現一個人聲,這些聲音通常都是一些正面的話語,比如說Great(好的)。這種鼓勵不僅能夠增加玩家的信心,還能夠增加玩家的遊戲時常。
所以,在孩子學習興趣時,父母也應該進行鼓勵設置。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表揚與鼓勵必須基於事實,不要隨意誇獎孩子,不然鼓勵會顯得比較廉價。父母最好誇獎孩子努力學習的過程與行為,而不是誇獎鼓勵的結果。
2、 通關設置
通過設置幾乎是所有遊戲里都會有的設置,每當玩家打贏了一關,玩家就會
進入下一關,這種設置也能夠增加玩家的成就感。所以,玩家在通關了之後,還會忍不住繼續"打怪"。
父母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有關興趣的課程,將興趣的整體學習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里又有很多個課時。父母可以將這些課時當成一個個小的關卡,孩子學了一個課時,就相當於通過了一個小的關卡。
3、 勳章設置
勳章設置也是很多遊戲里必備的東西,這些勳章代表著玩家不同的段位。就
拿王者榮耀來舉例子,這個遊戲裡面的段位分別是請通過、白銀、黃金、鑽石、星耀、王者。為了得到更高的段位,更加高級的勳章,孩子會更加努力。
勳章的設置也不難,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學習時長、學習效果來設計不同的勳章,這也有點類似於打卡行為。為了激勵孩子,強化孩子的興趣,父母孩可以在孩子得到某一個勳章之後,給予孩子喜歡的獎勵。
我相信,這些獎勵也會成為孩子的動力。
對待孩子的興趣,運用"遊戲機制",強化孩子的興趣,這樣,孩子才能將興趣專業化,興趣才會真正地成為孩子的技能!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