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微信,口香糖銷量下降30%:幹掉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對手

2019-11-07     新零售有話說

01

幹掉你的不是同行

而是其他行業的發展

張大爺不見了。

平時上下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見面時總會特別熱情地問一句:

「這麼早去上班啊。」

「這麼晚才回來,年輕人要注意身體啊。」

張大爺是我們小區停車場的收費員,工作特別認真,有些業主下班太晚,凌晨1、2點時張大爺早已睡著,但有人喊他開門時,都會立刻起身,從來沒有聽過他抱怨。

但就是這樣一位人人滿意的收費員,還是下崗了。

張大爺的被迫下崗,並不是因為小區來了新的收費員,而是小區換物業後,將原本需要人工收費的停車場,換成了自助繳費的設備。

這樣以來,大家繳費時只需要在停車場掃碼即可,等車開到小區門口時,停車杆便會自動抬起,不再需要額外的人工服務,所以為了降低成本,物業只能讓張大爺回家了。

我和張大爺的交情並不深,只是上下班時的點頭之交,所以他的離開對我影響並不大,但他下崗的這件事還是觸發了我很多思考:

如果全國的停車場都採用智能停車設備,收費員的崗位是不是便會消失?

答案有點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張大爺的下崗並不是因為自己工作失誤,也不是因為有更年輕的收費員替代他,只是因為智能收費設備的出現,讓他的崗位沒了價值。

所以說,很多時候幹掉你的不是同行,而是其它行業的蓬勃發展。

02

替代產品的出現

很多行業競爭力不再

最近幾年,口香糖的銷量越來越差,大家還記得自己上一次是什麼時候購買口香糖嗎?

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統計,從2008年開始,美國口香糖市場便開始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到2016年下滑了15%。

而在中國,口香糖銷量下降的情況就更加明顯,有行業人士稱已經超過30%。

美國口香糖銷量增速下滑

針對口香糖銷量下降的現象,我問同事怎麼看?

同事A說:「應該是口香糖不健康吧,嚼太多對牙齒不好,還會造成臉部變形,變成大腮幫子。」

同事B指了指辦公桌上的漱口水說:「小孩子才嚼口香糖,成年人都用漱口水。」

同事C悠悠地說了一句:「因為補牙的人越來越多,不吃口香糖只是因為我怕它把我的牙冠給粘掉。」

這些理由,都是口香糖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但都不是主要原因。

大家想想還有什麼?是因為口香糖的味道越來越差了?還是因為30%的中國人突然不再關心自己口臭了?

NO,NO,NO,真相只有一個。

那就是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

《財經郎眼》在分析行業數據後稱,中國口香糖消費市場的下滑,是因為微信的普及,雖然這聽起來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但事實如此。

在以前,大家購買口香糖主要是在超市,它通常會被擺在收銀台的小貨架上,在人多需要排隊,大家百無聊賴時,便會掃一眼貨架上的商品,因為口香糖價格不貴,平時也能用上,所以不少消費者在付款時順便買上一包。

但自從有了微信,人們排隊時並不會感到無聊,刷刷朋友圈,用手機和朋友聊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等排到自己時便直接付款走人,並不會注意到小貨架上的商品。

所以,讓口香糖銷量下降的不是同類產品的出現,而是移動智能設備的迅速普及,讓消費者有了更多打發時間的方式,從而大大減少了口香糖的消費場景,導致其銷量下滑。

因為替代產品的出現導致自身遭受重創的產業還有很多,比如方便麵銷量的下滑,也並不是因為泡麵的口感變差,而是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台的興起,讓泡麵方便、快捷的優勢完全喪失。

口香糖和智慧型手機、方便麵和外賣,雖然它們看起來是不同領域的行業,但內部的競爭早已經悄然發生,而身處這些行業背後的工人們,也會因此面臨下崗、失業的風險。

技術的迅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崗位被取代,越來越多的行業消失,但時代滾滾前進的車輪,並不會因為你擔憂,因為你不會而停下,反而越來越快。

那個追求穩定,渴望找一個鐵飯碗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停滯不前的結局只有淘汰。

畢業時我有機會留到省行工作,當時父母特別開心,覺得兒子在銀行上班,又有面子收入也不低,最關鍵的是工作穩定。

但真的穩定嗎?就在今年4月9日,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成立,但和普通支行不同,這是一家「無人銀行」,大廳里沒有一個櫃員,沒有一個保安,甚至沒有一個大堂經理。

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智慧櫃員機、ATM機以及各類智能金融設備。

不難想像,未來20年甚至10年內,銀行櫃檯的數量將會大幅度地減少,大量的櫃檯員工會遭到淘汰。

或許你會質疑,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使用這些設備,最終還是得依靠人工服務。

但這就像20年前我們質疑網際網路不會得到普及一樣,我們擔心成本太高,我們擔心人們不會使用。

但事實證明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如今就連三歲的小孩都會抱著手機刷視頻,打遊戲,只要新興產品能夠帶來更大的價值,能夠降低用工成本,最終都會得到蓬勃發展。

03

保持學習的狀態

是應對變化最好的方式

所以,想要在未來不被淘汰,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看清自己所處行業的現狀,明白工作性質是在機械的重複,還是在創造。

就像喬布斯所說:「不要等到一艘船從艙頂開始漏水的時候,你才知道已經沉了。」

認識一個朋友,畢業後想找一個和文字相關的職業,但因為沒經驗,面試屢屢碰壁,最終她找到了一個「編輯」的崗位。

雖然看上去也是寫文,但她工作的內容準確說叫做洗文。

簡單說就是抄襲,首先確定一篇文章的主題後,然後將文章A的前兩段複製粘貼,再將文章B的後兩段搬運過來,最後再起一個「震驚類」的標題,最終,一篇文章不到10分鐘就能夠炮製而成。

聽完她的介紹,我就勸她不要去。

原因很簡單,就算工作後的她每天殫精竭慮地「寫」文章,為了工作不吃不喝,一年過去,她除了洗文的技能越來越熟練,讓外行看不出抄襲外,自己的寫作水平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等到她想換一個更好的平台時,面臨的結果只有碰壁,畢竟沒有哪個好公司的HR會因為她更擅長洗文而拋出橄欖枝。

這種重複性的、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工作,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並不會讓她有所收穫。

或許你會說,至少她得到了一份工資,可問題是,一份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工作,工資能高到哪裡去呢?

很多工作最可怕的地方不在於低薪,而是低薪還讓你得不到成長,最終陷入「低薪——賣時間卻沒有成長——繼續低薪」的惡性循環里。

我們經常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就好像你寫了一萬道加減乘除的算術題,雖然很努力也很辛苦,但這只是戰術上的勤奮,你永遠也不能靠它學會微積分。

雖然機械地工作可以讓你快速提高效率,在戰術上得到提升,卻很容易讓你在戰略上失去競爭力。

所以,工作時一定要在戰略上多努力,而想要實現這點,其中之一就是升級自己的思維方式,跳出重複勞動的陷阱,換一個維度去思考問題。

只有你真正看清自己所處行業的性質,才能在面對未來時多一份自信。

其次,想要更好地迎接未來,不被淘汰,我們還必須不斷學習,做到與時俱進。

當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只是按部就班時,可不可以強迫自己多一點思考和創新,在日常的工作中創造出不一樣的價值?

前段時間看一個新聞,說一名博士生送快遞被人指責大材小用,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位博士生(譚超)在8年的送快遞過程中,自創出一套快遞編號法,幫助他平均每天送貨300多件,比普通快遞員的兩倍還多。

相信譚超換一個工作崗位,也會因為自己的創新和鑽研創造出不同的方式方法,幫助他成為自身行業的佼佼者。

所以說,除了找工作時要看看是否能得到成長,在工作的時候,能夠在同樣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別樣的價值也是突破自我,創造價值的關鍵。

任何一個時代,人們都會為變化感到焦慮,但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面對未來,面對變化,我們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斷保持學習的態度,才能在改變到來之時,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戰。

來源:飛碟說(ID:feidieshuo952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GyGR24BMH2_cNUg3E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