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冷知識,古代婚服不是紅色竟然是黑色?

2019-11-08     雲衣時代

在我們印象中,中國人的婚禮向來以紅色作為傳統禮服的顏色,但其實並不然,基本上歷朝歷代對結婚禮服都有不一樣的要求,究竟中式婚禮經歷過怎樣的變遷?今天就和大家講講古代婚服冷知識。

對於古代結婚禮服,最熟悉的叫法是鳳冠霞帔(pèi)或嫁衣,其實這是最為籠統的說法,並且十分局限,像鳳冠霞帔這樣的婚服在古代一般只有富貴人家的小姐出嫁時才配有,事實上,古代文化里關於結婚的禮節極其龐雜,而歷代對於結婚禮服也有不一樣的規定。

周朝婚服———以黑為尊


周制婚禮是華夏婚禮的原型,完整的婚禮包括婚前禮、正婚禮與婚後禮。儀式全程莊重典雅,婚服的色彩遵循「玄纁(xūn)制度」,玄即是黑色,纁即是橙色,這種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續到隋唐以前。

周制禮服對於新郎還分大夫級別和士級別,前者在正婚禮時穿爵弁(biàn)玄端服,後者在婚前禮和婚後禮穿士玄端服。

大夫級別的爵弁玄端服和士級別的士玄端服的區別在於袖展長度,收口,衣裳,鞋子和大帶的顏色。大夫級別的袖展長度和收口要更寬大一些,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大夫級別是紅裳,而士級別是黃裳。

唐朝婚服———紅綠搭配

從唐朝開始,不再以黑色為尊,這時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禮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鬧喜慶,顏色為男服緋紅,女服青綠,所謂「紅男綠女」。

樣式是釵鈿禮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也許紅配綠在當今不是那麼容易出彩的搭配,可在盛世唐朝卻是華美與亮麗的象徵。

明朝婚服——鳳冠霞帔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們常見的鳳冠霞帔和狀元服了,這也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禮服飾。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

結婚時,男子若穿深衣,女子則對應穿紅色褙(bèi)子(即漢服里的背心)、紅羅裙,假鬢(bìn)花鈿(古代女子貼在臉上的一種花飾,以紅色為主)。男子也可穿官服,明代文武官的袍子分為三色:一品至四品袍子為緋色(深紅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為綠色。而在官服前胸後背之上都繡有一塊叫做補子的織物,文官繡禽,武官繡獸——以禽獸不一的尊卑等級來區分官員等級。女子則按與男子相同的品級佩戴或穿戴相應的飾品或衣裳以象徵吉祥。

婚禮中寄託了非常多對未來美好生活盼望的習俗,除了在成婚當天可穿貴族服裝,新郎還要騎高頭大馬迎接坐在花轎中的新娘入門,未來才能馬到功成。

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婚禮沿襲了明朝婚禮的形式和內容,在承襲前朝鳳冠霞帔的基礎之上對其加以改造,仍然以旗裝樣式為主,已經具有後代旗袍的樣板。

結婚當天要敲鑼打鼓、鞭炮聲聲、八抬大轎,以至於幾乎整條街都知道。大紅的顏色從那時延展至今,用紅色來代表喜事是成了國人的傳統。

中式復古婚禮已經成為現在熱門的婚禮形式,小編覺得既然是延續我們傳統的婚禮文化,那就要多掌握一些古代婚禮常識,看完之後,你是不是覺得中國的服飾文化很是博大精深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4ekWW4BMH2_cNUgqu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