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SABCS丨李俊傑教授深度解讀「三陰性乳腺癌輔助化療」CBCSG-010研究

2019-12-13     醫脈通腫瘤科
2019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SABCS)於12月10-14日在聖安東尼奧舉行。本次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李俊傑教授口頭報告了一項三陰性乳腺癌術後輔助化療臨床研究(CBCSG-010)隨訪5年的最終結果。醫脈通有幸在大會現場邀請李俊傑教授對該研究進行介紹和深度解讀,詳情如下。

李俊傑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青委

中華醫學會乳腺腫瘤學組青委

上海市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及秘書長

JCO中文版青年專家等職務

中華乳腺病雜誌中青年編委

研究背景

三陰性乳腺癌(TNBC)約占全部乳腺癌的10%~25%,多見於年輕女性。TNBC異質性強,惡性程度高,診斷時原發腫瘤較大,組織分級高,腋窩淋巴結轉移者較多,同時侵襲性強,遠處轉移常見,術後3年內早期復發風險高。TNBC患者的ER、PR、HER2均陰性,化療仍是最佳的全身治療手段。

根據NCCN指南以及St Gallen乳腺癌共識,蒽環類聯合紫衫類藥物的化療方案是標準的輔助治療策略。如何優化化療的應用是TNBC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一部分臨床研究嘗試調整蒽環和紫杉類藥物的劑量,探索密集或增量減量應用的療效優化;還有一部分臨床研究探索在蒽環和紫杉類基礎上聯合其他藥物,如卡培他濱。

卡培他濱是一種口服氟尿嘧啶類藥物,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早期TNBC,之前的探索性分析發現,在標準治療基礎上加用卡培他濱,或在標準治療完成後使用卡培他濱強化治療,或許能進一步改善TNBC輔助治療的療效。2015年SABCS報道的CREATE-X研究表明,卡培他濱輔助治療組相對於觀察組,能顯著提高新輔助未達pCR患者的5年DFS與OS。2016年ASCO報道的FinXX研究十年隨訪結果顯示, 使用在蒽環和紫杉基礎上加用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在所有人群中未見顯著獲益,但在三陰性亞組中發現,患者的RFS和OS都能得到顯著改善。USON01062試驗對比了蒽環序貫多西他賽或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的療效,亞組分析發現,780例TNBC聯合4個療程卡培他濱輔助治療改善5年OS。

這些研究均提示卡培他濱在TNBC輔助治療中具有潛在療效。因此,中國乳腺癌協作組織(CBCSG)開展了一項全國多中心、隨機對照、Ⅲ期試驗CBCSG-010(NCT01642771),旨在評估卡培他濱聯合紫杉/蒽環類藥物作為TNBC患者輔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CBCSG-010研究最終隨訪結果公布

CBCSG-010研究在中國35個中心進行,共納入636例患者,其中585例TNBC患者符合入組標準並接受了治療。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288)接受3個療程多西他賽(T)序貫3個療程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環磷醯胺(FEC)方案,試驗組(n=297)接受3個療程卡培他濱+多西他賽(XT)方案序貫3個療程卡培他濱+表柔比星+環磷醯胺(XEC)方案。主要終點是5年無病生存率(D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無復發生存率(RFS)、無遠處轉移生存率(DDFS)、總生存率(OS)和安全性。

目前已完成5年隨訪,取得了非常好的陽性結果。卡培他濱組5年DFS率(86.3% vs. 80.4%;HR, 0.66;95% CI, 0.44–0.99; P=0.044)、5年RFS率(89.5% vs. 83.1%;HR, 0.59;95% CI,0.38–0.93; P=0.02)和5年DDFS率(89.8% vs. 84.2%; HR, 0.63; 95% CI,0.40–1.0; P=0.048)均顯著高於對照組,兩組5年OS率相似(93.3% vs. 90.7%; HR, 0.67; 95% CI, 0.37–1.22; P=0.186)。

總體而言,在蒽環和紫杉類藥物基礎上加用卡培他濱的安全性良好。最常見的≥3級血液學毒性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卡培他濱組136例 [45.8%];對照組118例 [41.0%])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卡培他濱組50例 [16.8%];對照組46例 [16.0%])。卡培他濱組共有39.1%的患者減量,絕大多數患者對900 mg/m2 或825 mg/m2的卡培他濱劑量耐受性良好,8.4%的患者發生了≥3級的手足綜合症。

小結與展望

CBCSG-010是中國第一項針對TNBC進行的將卡培他濱加入標準的紫杉/蒽環類藥物輔助化療的臨床研究,提示含卡培他濱治療方案可顯著改善5年DFS、RFS和DDFS,並且耐受性良好。這對於中國腫瘤醫生具有開創性的作用,非常希望這項研究的結果不僅可以給研究者帶來更多信心,也能為TNBC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作為一種獨特的乳腺癌亞型,TNBC的治療效果還不能滿足患者的生存需求。目前的臨床實踐重點在優化化療方案上,此外,未來免疫治療與化療的聯合也是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有不少關於TNBC有效靶點和免疫治療方面的探索,Impassion130是目前唯一的免疫治療在mTNBC中取得陽性結果的Ⅲ期研究,atezolizumab +白蛋白紫杉醇也已在歐美獲批PD-L1+TNBC的晚期一線治療適應症,為TNBC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相信隨著各項研究的進展及治療方案的應用,TNBC患者的預後將會逐步得以改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319_G4BMH2_cNUggA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