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臨床研發周期長,不僅周期長,成功率還非常低,據統計:Ⅰ期淘汰掉30%,在Ⅱ期又淘汰掉60%,在Ⅲ期再淘汰掉70%。
圖片來源:Pixabay
Ⅲ期臨床研究是評估新藥治療作用的確證階段,也是為藥品註冊申請獲得批准提供依據的關鍵階段。Ⅲ期臨床研究一般為具有足夠樣本量的隨機化盲法對照研究,即RCT研究,臨床研究將對試驗藥物於安慰劑或已上市藥品的有關參數進行比較,研究結果應當具有可重複性。研究者和/或申辦者可以根據Ⅲ期臨床研究的結果申報新藥上市許可證或生產批文,再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技術審評,如果審評結果認為該藥物是安全和有效的,那麼將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產品許可或上市許可,在我國則頒發新藥證書和生產文號,如為境外生產則頒發進口註冊證。得到許可證後,該藥品就可以在該國家或地區合法進行生產了銷售了。
Ⅲ期臨床研究的優點顯而易見,但缺點就是研究周期太長,對於臨床急需的藥物,患者等不起。因此我們可以使用替代終點、中間臨床終點或早期臨床試驗數據為依據暫時批准藥品上市,即有條件批准上市,在藥品上市後需繼續完成確證性臨床研究證實藥品獲益後,申請獲得完全批准。
有條件批准上市的關鍵詞是「快」,缺點就是數據量較少,療效和安全性的可信度較低,證據等級較低。究其原因是由於所謂確證性臨床研究前的早期臨床研究,樣本量普遍較小,且以單臂設計為主,即沒有對照組,也無法設盲,所以對偏倚的控制非常有限,研究結果的可重複性較低,所以結果相對不穩定,相比Ⅲ期臨床研究,證據等級低。基於以上原因,對於使用早期臨床試驗數據申請有條件批准上市的藥品,都會要求申請人應在申請上市許可時提交承諾的上市後確證性臨床研究計劃和方案以及完成期限、上市後風險控制計劃等,否則會面臨註銷有條件批准藥品的藥品註冊證書的嚴厲處罰。
另外還有一個風險,就是由於數據量較少,對安全性的評估可能沒那麼全面,在最新的《臨床急需藥品附條件批准上市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中也明確指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在藥品上市後採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保證患者用藥安全。也就是說,對於使用早期臨床試驗數據申請有條件批准上市的藥品,由於其臨床研究樣本量普遍不足,對於安全性的觀察十分有限,所以企業需要承擔管理患者不良事件處理的責任主體,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當然,鑒於新藥研發至獲批上市的長周期,近年來各國藥審部門也一直致力於藥審制度的改革;以美國FDA為例,主要有四種新藥加快審批途徑,分別是快速通道、突破性療法、加速批准和優先審評。
首先,快速通道針對的是治療嚴重疾病且目前臨床用藥空缺的新藥,比如針對近期肆虐全球的COVID-19病毒感染,近日美國FDA批准了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公司開發的還處在臨床使用階段的抗病毒療法瑞德西韋(remdesivir)獲批孤兒藥資格(Orphan Drug Designation),其適應症為新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孤兒藥本是指一些專門用於治癒或治療/控制罕見病的藥物,通常,罕見病藥物的研發成本高昂、上市之後價格也高昂,但企業回報卻未必豐厚。因而在追求利潤和投資回報的情況下,醫藥企業不傾向於針對適用症或者適用病患過少的罕見疾病進行研發。
為了鼓勵對被忽視的罕見病治療用藥研發,1983年開始美國FDA給針對孤兒症的研究項目提供綠色通道,加速審批的過程。同時,孤兒藥身份可以為製藥公司提供在該是適應症上為期7年的市場獨占期(exclusivity),即7年內任何藥廠不得仿製該藥物用於在獲批適應症領域進行治療。
此外,在藥物開發過程中,製藥企業還能夠獲得與合格臨床測試相關的稅務抵免,以及遞交新藥申請時特定費用的減免等其它優惠。在重大疫情面前,吉利德科學公司開發的瑞德西韋被認為是「扼住新型冠狀病毒咽喉」的新希望,因而讓這個處於研究階段、尚未完成全部臨床的藥物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
圖片來源:Pixabay
其次,突破性療法針對的是對現有療法有明顯改善的新藥,這裡面占大多數的是抗腫瘤新藥;第三,加速批准針對的是目前臨床用藥空缺、基於替代終點而批准的新藥,第四,優先審評是指在申請受理後6個月內完成審評的新藥。
儘管四種快速審評途徑的評判標準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四種快速途徑之間存在相似性,一種新藥往往可以獲得不止一種快速審評通道。同時,藥審部門也加強了在新藥獲批上市後繼續收集患者使用的相關數據,對上市後藥品進行安全性監測,以便有利於對上市前有潛在性風險的藥品進行較深入的研究,真正保證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藥。
總而言之,對於新藥上市,目前大多使用大型Ⅲ期臨床研究的結果作為審評依據,優點是證據等級高,缺點是研究周期長,對於那些臨床急需的藥物,也可以基於Ⅱ期臨床的數據申請有條件批准上市,但由於證據等級相對Ⅲ期臨床研究而言較低,且安全性評估的基數不是很大,臨床應用應該取得患者的充分知情同意,在評估獲益和風險後,謹慎使用。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作者簡介
劉喆 教授
博士學位,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腫瘤一科主任
北京腫瘤學會臨床研究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腫瘤學會肺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醫師協會腫瘤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免疫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專病委員會委員
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內科分會委員
首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際肺癌研究聯合會IASLC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