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真的很喜歡曬照!吃個大餐曬曬也就罷了,去咖啡館兒喝個咖啡也要拍下來曬曬,然後再配點兒評頭論足的文字,什麼「這家咖啡真心一般」、「就愛他家的味道」、「這家的LB還不錯」……
可是,你真的懂咖啡嗎?
看看老瓦推薦的這篇專業級的深度剖析咖啡文章,相信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首先對於最大眾的人,大家需要一杯順口的咖啡
這個部分我很喜歡巴西的傳統分級制度,除了瑕疵分級之外,杯測的分級是分為:
第一級:Strictly Soft 極為柔順
第二級:Soft 柔和
第三級:Softish 比較柔和
第四級:Hard 不順口
第五級:Rio 里約碘嗆味
好咖啡第一點要做到的是沒有礙口的瑕疵:
單調的苦(重烘焙流派很注意分析苦,好苦味比如苦甘、焦香的苦是他們追求的,而單調的苦味是要避免的),
澀味(烘焙後挑出一把死豆嘗嘗會有明確的感受),瀝青味(下圖,我挑了一個最極限思維的,通常這類豆子在烘焙機中被卡主了,成碳了),
青草味(淺烘焙常有,伴隨著澀味和麻味),還有就是讓人閉眼的尖酸(很多淺烘焙流派的半吊子都是各種尖酸豆子)。
優質的產區(並不一定要稀有的品種或者超高的海拔),合適的烘焙度選擇,前後兩次手選(現在很多精品豆在產區已經僱人進行過多次手選,那個級別的豆子可以省去生豆手選,瑕疵基本都在1%以下)可以很好的保證一杯順口的咖啡。
對於更有些追求的朋友,則需要一杯有趣的咖啡
單品世界的愛好者通常都是箇中高手。不同產區和處理法的豆子會帶你進入不同的世界,讓你興奮於咖啡世界的千變萬化,從柑橘茉莉花香氣的耶加雪啡一直到草藥、木本味道的曼特寧,日曬處理法狂野的酵素系味道等等。
這個部分我不推薦喝很多很貴的豆子,有趣的千變萬化才是王道。得到價格合理的豆子其實也有技巧。日本烘焙大師田口護的玩法是買每年 COE(產地評選的權威獎項,獲獎批次會在網上公示拍賣)獲得名次但是倒數的豆子,溢價程度很低,但是品質很高。
除了有趣的咖啡,也許你還需要一杯珍稀的咖啡
比如瑰夏,檸檬茶一般的味道之前從未出現過,一現世就屢獲大獎,因為當初發現時是突變種,根本沒有規模種植,造成現在產量還沒有大幅度拉起來,價格依舊非常高。
還有貓屎咖啡,喝的人真的知道那是什麼嗎?很多市面上流通的,尤其是還有屎樣的都是蜂蜜加麵粉做的。傳統印尼麝香貓後來到雲南改用果子狸,然後……跑題了就不多擴展了。
到底怎么喝咖啡?只有喝黑咖啡才算會喝咖啡嗎?
當然不是,這只是一種植物飲料而已,咖啡的發展伴隨著無數的文化。意式咖啡大家知道的很多我不多說。說說偏門的,如果我開個咖啡館一定讓你嘗試各個文化體系下的咖啡味道,而不是非逼你喝黑咖啡。比如在英國和澳大利亞,一些店家會提供一種原糖,比普通白糖擁有更豐富的味道,尤其是帶有焦糖的香氣。
越南主要出產羅布斯塔(Robusta),當地人是一大塊冰一大塊煉乳再加入雖苦卻麥香濃郁的羅布斯塔。很多人都非常愛喝。
日本和歐洲都有過加鹽的喝法,我曾經嘗試過,非常特別的味道,感覺增加了特殊的鮮味(一點點食鹽就可以,歐洲用礦鹽,日本有用海鹽的)。再離奇一點,很多人跟我反映黑咖啡加旺仔牛奶絕配啊!
所以最終你要找到的是讓你快樂的那杯咖啡——順口或者獨特。羅布斯塔不好?那是越南咖啡最純正的味道。
關於咖啡的新鮮程度
這是大品牌的短板。通常星巴克這類世界級連鎖為了保證豆子質量會在他們西雅圖的烘焙廠烘焙,然後直接到隔壁的機場發向世界各地,但是比如中國區分發到各店的時候已經過了3到6個月了,所以星巴克的當日咖啡,是我喝過的最難以下咽的咖啡之一(製作也有關係,我不是那麼事兒的人,但是實在是太難喝了,除了焦苦就是焦苦)。
時間是咖啡的殺手,主要來自三點:
1、芳香物質的逸散。
2、常溫下的梅納反應(Maillard)。
3、油脂的氧化。幾乎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買新鮮的,通常體會過烘焙後一周內的咖啡香氣,基本就再也喝不了陳的了。
圖文源自咖啡館兒(kafeiguaner),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