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慢慢成為現代人的一個通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遭遇過失眠,中醫藥對於失眠研究歷史頗久,本文整理了來自《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中的失眠相關方劑,供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黃連阿膠湯
組 成 : 雞子黃(雞蛋黃) 2個,黃連12克,阿膠10克,黃芩6克,芍藥6克.
功 效 : 用於心腎不足、陰虛火旺較重引起的心煩失眠,舌紅苔燥,脈細數者。主要用於頑固性失眠、神經衰弱性失眠、焦慮症等屬於心腎不足、陰虛火旺者。
酸棗仁湯
組 成:酸棗仁15克,川芎6克,知母6克,茯苓6克,甘草3克。
主 治:虛煩不眠症。失眠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夜間盜汗,咽干口燥,舌紅,脈弦細。
甘麥大棗湯
組 成:小麥20克,大棗10枚,甘草9克。
主 治:更年期綜合徵中髒陰不足、心肝失養老。症見心中煩亂,睡眠不安,呵欠頻作,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舌淡紅苔少,脈細略數。方中小麥具有養肝補心、除煩安神的功能;甘草可補養心氣、和中緩急:大棗具有益氣和中、潤燥緩急的功效。三藥合用,共奏養心安神、養肝和中的功效,對心陰不足、肝胃失和導致的失眠較有效果。
人參養營湯
組 成:白芍30克,人參10克,當歸10克,黃芪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熟地10克,五味子10克,遠志10克,陳皮9克,甘草9克, 桂心3克,生薑2片,大棗2枚。
主 治:積勞虛損所致夜眠不安、倦怠無力、氣短易驚、形體消瘦、咽干唇燥、面色萎黃、脈細弱等。
膽湯
組 成:陳皮1 2克,竹茹10克,枳實10克,制半夏9克,茯苓8克,甘草5克,生薑2片,大棗2枚。
功 效:行氣化痰,調和膽胃。
主 治:膽郁痰擾所致心神失養、驚恐失眠、頭目眩暈、苔白膩、脈弦滑。
歸脾湯
組 成:黃芪15克,當歸9克,炒白朮9克,茯苓9克,龍眼肉9克,炒酸棗仁9克,遠志6克,炙甘草5克,人參3克,木香3克,大棗3枚, 生薑2片。
功 效: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主 治:更年期綜合徵中心脾兩虛者。症見心悸氣短、健忘失眠、烘熱汗出、面色萎黃、面目虛浮、倦怠乏力、脘腹作脹、納少便溏,婦女絕經期前後出現崩漏,舌淡、脈細弱。
天王補心丹
組 成:生地黃3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酸棗仁10克,柏子仁10克, 當歸身10克,五味子10克,人參6克,茯苓6克,遠志6克,玄參 6克,丹參6克,硃砂6克,桔梗6克。
功 效: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主 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症。症見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者。
柏子養心湯
組 成:柏子仁30克,麥冬1 5克,熟地1 5克,玄參1 5克,枸杞子1 2克,石莒蒲10克,茯神10克,當歸9克,甘草6克。
主 治:陰血虧虛,心腎失調。症見精神恍惚、驚悸怔忡、夜寐多夢、健忘盜汗、舌紅少苔、脈細而數者。
龍膽瀉肝湯
組 成:生地黃12克,澤瀉12克,柴胡12克,車前子9克(包煎),黃芩9 克,梔子9克,木通6克,龍膽草6克,當歸6克,甘草6克。
功 效:清肝解郁,瀉火安神。
主 治:肝膽實火所致急躁易怒、不寐多夢,甚至徹夜不眠,伴有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乾而苦、不思飲食、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逍遙丸
組 成:白芍15克,茯苓10克,柴胡9克,白朮9克,當歸9克,甘草6克,牡丹皮6克,山梔子6克,燒生薑3克,薄荷3克。
功 效:疏肝解郁清熱,健脾養血。
主 治:肝鬱血虛脾弱,內有鬱熱所致失眠、煩躁易怒、兩脅作痛、頭痛目澀、自汗盜汗、舌紅苔薄黃、脈弦虛數。
本文整理參考張群湘著,《最佳食療,失眠食療》長江出版傳媒,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