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歪,這羞羞的片名才沒有不正經

2019-12-24     獨立魚

媒體形式日新月異。

這兩年vlog尤為盛行,人人都能當博主,輕易上手。

​雖然入門門檻低,但想做得好也並不簡單。

只要內容足夠優秀,照樣很有看頭。

最近就有檔vlog節目火得出圈——


《中東大寶鑑》


先別急著走!

雖然片名看起來有點很不正經,但實際上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人家是正兒八經有豆瓣條目的!



旅遊探索類節目,主持人就是靈魂。


在這裡,更準確來說,應該是up主——

食貧道。

原名張竣,江湖人稱「餅叔」

原本是正兒八經的戰地記者,曾是央視駐俄的記者首席。

有過不少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瞬間。



結束了駐外經歷回到國內,搭上了新媒體的快車。


就這麼搖身一變,成了一個網紅up主。

餅叔的節目主打美食,在國內外穿街走巷,吃遍各種大餐小吃。



市面上大部分的美食節目,都是講求個「好看」。

吃的時候也「端著」,注意形象,姿態優雅。

美其名曰「精緻」「小資」。


但餅叔不一樣。

他獨闢蹊徑,絲毫沒有表情管理。

每當入口的食物迸發出美味,總是皺著眉頭各種扭曲。

因此被粉絲冠名,越丑越香。


餅叔一旦開吃,彈幕里都是飄過一連串的醜醜醜醜。



在《中東大寶鑑》里,美食還只是個引子。

從「食」衍生出吃穿住,以及豐富而特色的當地文化。

從一個觀察者的視角,去接觸這些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的國度。


中東地區戰火不斷,作為沒有官方背景的自媒體,並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但很幸運的,餅叔還是順利拿到了敘利亞的簽證。

成為了國內第一家拿到敘利亞官方簽證的自媒體。



既然走出了國門,那節目質量必然要跟上。

看看這畫面和剪輯,被彈幕稱為B站最有逼格的片頭。

從拍攝到後期,也都是滿滿的大片質感。



只不過,形式這麼高大上,餅叔依舊還是那個餅叔。

一點偶像包袱都沒有,說丑就丑來的猝不及防。

一口散裝英文花式燙嘴,張口就介紹自己是Chinese up(??)。


這Chinglish,讓人甘拜下風。

無怪乎被粉絲評價為百萬拍攝、百萬後期加五毛主持人了。



在中東,餅叔不但要吃,還得動手做。


講究一個深度體驗

羊奶是當地飲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民眾也會把養殖羊群作為營生主業。


既然如此,那必須要體驗一番。

餅叔也是說擠奶就擠奶,絕對不含糊。

只可惜羊好像不是這麼想的,一點面子都不給,成果十分貧瘠。



生產環節不擅長,還有銷售環節可以選。

酸角汁是當地延續了三百年的傳統飲料。

在炎熱的酷暑,來上一杯酸酸甜甜又超冰爽的酸角汁,簡直快哉。

當然了,在餅叔嘴裡,這一秒透心涼的感受,有了另外一種奇妙的通感。

「就像夏日迎面遇到班主任,告訴你掛科了那種涼。」

神來之筆啊!



在餅叔的奇妙比喻下,彈幕瞬間變身大型魔法師施法現場。



就是這種奇妙的飲料,光販賣環節在當地都有著專門的職業。

有特殊造型的銅壺不說,還會為了吸引顧客唱歌跳舞。



這可就為難餅叔了。

在樸實無華的售賣方式下,賣出去的產品寥寥無幾。

最終表現實在太差,給人砸場,銅壺愣是被原主人無情收回。

更附以非常直白不留情面的點評。

「賣得可以說很差了,我把壺放在地上都比這賣得強。」

人艱不拆啊!



生產和銷售都不擅長,那就給人打打下手吧。

從菜市場採購開始。

賣雖然不行,但買還是很熟練的。

搬運了一大堆食材回來,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



奈何主廚早已看透了真相,最後只分配了一個攪拌羊奶,防止糊鍋的活兒。

害,高超技藝沒有得到施展,可惜了。



折騰完了一大圈,餅叔發現,比起動手做,果然還是吃更適合自己。

從樸素的玫瑰醬配鐵鍋烙餅

到一進店鋪感覺來到了銀行金庫的高級巧克力

或者一口下去瞬間升華領悟到世界大同的大串烤肉



哪怕是來到了遙遠的異國他鄉,人生的樂趣也依舊是這麼簡單又純粹!

包含脂肪的鮮羊奶,凝結出厚厚的奶皮。

放在爐子上慢慢加熱,濃郁的奶香直往鼻子裡鑽。

怪不得說當地的奶製品讓人吃起來欲罷不能。



在烤爐中滋滋冒油的旋轉烤肉,凈重一百二十多斤。

鮮嫩的羔羊肉配上一層層羊油。

在炙烤中散發出足以攝取靈魂的味道。

那叫一個嬌艷欲滴


別想歪,這羞羞的片名才沒有不正經


烤肉自然要配大餅。

小羔羊的肥美配上酸黃瓜的清爽,被大餅包裹一口吃下。

餅叔直接現場演繹丑到開裂,美味程度不需要語言。

甚至有了喜羊羊在嘴裡跳舞的奇妙比喻。



《中東大寶鑑》還不止於此。

在美食背後,透出的是這片土地上的生存狀態


比如上面提到餅叔去做飯。

其實是去當地的孤兒院做了一天義工,給孩子們做飯。



中東地區頻繁的戰爭導致人們流離失所。

有人出門去買個菜,飛彈突然從天而降。

就這麼沒有道理和緣由的,他就要在下半生都與假肢為伴。



有人在學校門口等著孩子放學。

結果又是突如其來的炸彈襲擊,讓這位母親當場身亡。

而目睹了母親死亡的孩子,也被刺激地精神失常。



孤兒院曾經有一個大姐姐,對年齡小的孩子們十分照顧。

她去親戚家探訪,幾人吃過飯坐在陽台上聊天。

大街上一陣槍聲傳來,眾人連忙躲避。

等回頭找她的時候,她的臉已經被子彈打穿了。



餅叔在孤兒院拍攝的期間,有個瞬間極為扎心。

一個小女孩問他:

「你能不能領養我?」


生活於戰火的間隔中,隨時面臨危險、朝不保夕。

他們最大的願望,或許就是能平安、放鬆的吃上一日三餐


面對這些痛苦,餅叔儘量做到了不去消費苦難

用平常的狀態跟他們交流,而不是揭開傷疤造成二次傷害。



這些細節,讓《中東大寶鑑》在饞得人口水橫流的美食節目上,多了一層充滿人文關懷的思考。


什麼是對戰爭最大的回擊?

能在廢墟上重新生活、更加有力地生活。


戰爭造成了中東地區人口驟減。

這位老伯家裡有著8公頃的玫瑰園,正宗的大馬士革玫瑰。

由於人手短缺,造成了嚴重的減產。



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依然堅守著自己古法製作的作坊。

帶來一瓶瓶香氣四溢的玫瑰純露。

他希望在敘利亞的混亂結束後,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去工作,重建敘利亞的經濟。



《中東大寶鑑》的難得之處就在於,這是我們很少能從主流媒體中看到的中東。

不是鋪天蓋地的襲擊和戰火。

是集市上的叫賣,是手藝人的歌聲,是玫瑰園和冰激凌。

是烤爐里的煙火,是樸素又真實的生活。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人


賣酸角汁的小哥,雖然評價的時候毫不留情。

但過後又安慰餅叔,聊起自己最初工作的表現。



安裝假肢的大叔,在努力適應這件新工具。

從開始緩慢的行動,到後面逐漸熟練。



出售羊奶為生的人家,儘管每月都入不敷出。

但為了歡迎餅叔,還是燉了一隻雞,這是他們最好的招待。



我們作為局外人,很難去設身處地的理解當地人民的想法。

身為「和平的一代」,戰爭對於我們來說是家中老人才會講述的故事。

是教科書上需要背誦的時間、事件、歷史意義。


可現實是,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的年代」。

有的只是和平的國家。

在我們喝著奶茶蹲在電腦面前看劇的同時,還有那麼多人正在為了躲避戰火四處逃難。


這世界很大很大。

大到中東的戰爭對我們來說只是新聞里的標題。

這世界也很小很小。

小到沒有人是永遠安全的,和平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



節目的最後提起莎士比亞在《暴風雨》里的一句台詞。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對於中東地區來說,這些苦難是通往未來的序章。

那麼對於我們呢?

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即使生活在和平的國度,也不要忘記了戰爭的殘忍。


永遠記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gSmRG8BMH2_cNUgX5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