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鰻魚長得又好又快,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2019-06-16     三農與自然

鰻魚又名白鱔,它是一種像蛇形的魚類,隨著自然環境被大量的破壞,野生的數量已經大量的減少,所以現在鰻魚主要都是靠人工養殖。鰻魚對很怕光,對於水溫也非常敏感,所以鰻魚的日常管理要比較小心。那麼鰻魚的管理主要有哪些呢?

1.水體管理

鰻魚的食量比較大,所以在喂食完之後產生的糞便和殘餌會比較多,要及時的進行清理。在鰻魚的食物中可以適量的添加一些Vc、Ve微生態製劑等,這樣可以增加鰻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可以提高飼料的轉化率。一般要在鰻魚喂食之後的三個小時進行排污,鰻魚的水池也需要仔細的刷洗一遍,並且一個小時要進行一次排臭。

鰻魚的水環境主要注意水色的培養與維持。水體的顏色主要由一些微藻形成,它們可以凈化水並且對於水體遮光、和抑制細菌生長有著很大的作用,微生物製劑可以吸收硫化氫等一些有機物質,有利於鰻魚正常的覓食和健康的生長。鰻魚在養殖的過程中,如果遇上水的顏色控制不好或者是雨水天氣的時候,水裡就會很容易滋生病菌和寄生蟲。所以對於這種情況要以先預防為主,一般要做到一個星期要使用一次不會殘留刺激很低的藥物和殺蟲劑對水消毒。

2.投喂管理

溫度是影響鰻魚食量的一個比較大的因素,特別是如果早晚溫差比較大的時候,所以如果是在春夏交替的季節要使用保溫棚進行保溫,秋冬交替的時候要提前就蓋好保溫棚,這樣可以避免溫差過大。一般情況下水溫最好保持在24度~29度。通常情況下,在鰻魚的幼苗時期白仔料的量應該為鰻魚體重的5%左右,等到鰻魚生長到黑仔的時期,它的投食量要下降到4%左右,當鰻魚成長到幼鰻時期的時候,投食量大約在3%。一般鰻魚對光線的適應是從小開始的,如果光線已經確認好之後,就不要隨意的去改變,鰻魚比較喜歡光線暗一點的環境。如果天氣變得比較悶熱,鰻魚會覺得很焦躁,所以這種時候投放食物的量需要減半。當然如果冷空氣來襲的時候,鰻魚的食量也會下降,對於投食的量也要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3.病害防治

鰻魚的主要病害有脫粘敗血症、擬指環蟲病和小瓜蟲病。那麼來說說這些病害的對應防治與治療方法。

(1)脫粘敗血症

這種病是鰻魚養殖的過程中危害最大的疾病,會對養殖戶們造成很大的損失。它的發病一般是在黑仔培育的前期,一旦一個池塘出現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會感染到所有的鰻魚,所以一定要及時的預防。預防主要是要保證平時鰻魚養殖的密度,在投喂食物的時候不要太快,這樣會讓鰻魚造成暴食的情況,要定期對水進行消毒,減少水中的亞硝酸鹽、氨氮。

(2)擬指環蟲病

擬指環蟲病是一種寄生蟲類的疾病,它不會造成鰻魚的死亡,但是會影響到鰻魚的食量,所以預防的方法主要是要對鰻魚進行定期的驅蟲,一般驅蟲2、3次之後鰻魚就會產生藥物的抗體,選擇驅蟲藥的時候要注意藥物的濃度,在驅蟲之後,使用正確的解毒藥,降低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3)小瓜蟲病

目前對於這種病還沒有比較有效的藥物來進行控制,可以使用中草藥和碘的復配製劑新瓜蟲靈,每天一次,一次的量大約為45ml/m3,每天進行一次換水,一般使用了5次之後,可以有效的清除一些小瓜蟲。這種方法對於成本比較高,但是對於鰻魚沒有什麼刺激,比較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eLY1WwBJleJMoPMAQ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