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QFII和RQFII額度限制,對當前市場環境影響有多大?

2019-09-11     郭施亮

外資資金


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開放步伐的持續提速,外資在A股市場中的持股規模也處於水漲船高的狀態,甚至出現了外資買股觸及「限購」的問題。與此同時,隨著外資持有A股市值的持續攀升,外資的持股規模甚至逐漸接近公募基金的規模,估計會在不久的將來,還可能會超過公募基金的持股規模。

從最新的政策動向來看,外匯局正式決定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這對於國內金融市場來說,確實是一件影響力很大的事件。與此同時,這也是國內金融市場加速開放的真實寫照,對急需要投資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而言,也是一項重要的政策動作。

事實上,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正處於有序開放的狀態,對於取消QFII與RQFII投資額度限制的事件,雖然影響力很大,但也已經有所預期。

就在今年上半年的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就有消息傳出,將會改革QFII和RQFII,擴大投資範圍,研究適度放寬甚至取消QFII額度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QFII額度管理制度的改革,近年來也處於有序開放、有序改革的進程。例如,在2016年2月,不再對單家機構設置統一的額度上限,並根據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作為其獲取基礎額度的依據。在2019年1月,QFII總額度從1500億美元提高至3000億美元等。

除此以外,在此前的金融開放11條中,就對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期貨公司等機構的外資股比例限制時間點進一步鬆綁,並從原來2021年提前到2020年。

由此可見,對取消QFII以及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實際上也符合國內金融市場有序開放的進程,屬於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

談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從長遠角度思考,積極影響占據一定的優勢,且長期為A股市場等投資渠道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增流動性補充。與此同時,隨著A股入摩、入富等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結合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的因素,估計未來外資持股的比例與規模仍有進一步攀升的趨勢,甚至不排除未來外資持股規模還可能會超過公募基金的持股規模,對市場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正處於不斷提升的階段。除此以外,從中長期的角度出發,仍將會加快改善國內投資者的結構體系,利於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的實質性提升,但與此同時,則是加快A股市場「去散戶化」的步伐,或許這也是股票市場加速洗牌的體現,但卻是資本市場加速走向成熟化、國際化的標誌信號之一。

不過,對於短期的市場影響,仍需要看市場資金的影響。在強勢市場環境下,股票市場往往會處於「放大利好,縮小利空」的狀態,而在弱勢市場環境下,則可能處於「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狀態。實際上,從短期的角度思考,取消QFII與RQFII投資額度的限制,仍不算非常重磅的利好,可能屬於中性偏利好的影響,而現階段內額度是否充分用好、外資進出的便捷度是否完善以及外資進出的成本是否高昂等,仍然屬於外資資金比較關注的因素。

但是,從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舉措分析,實際上也處於有序開放的狀態,且從取消匯出比例限制、取消相關鎖定期要求以及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就其持有的證券資產在境內開展外匯套期保值等方面緩解了外資的憂慮情緒。事實上,在做好充分配套的背景下,確實會給外資資金吃下了定心丸,而近年來外資持股規模與持股比例的水漲船高,其實也是對國內資本市場認可度不斷增強的真實體現。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國內資本市場而言,其實本身並不缺乏資金,缺乏的還是投資信心。假如A股市場的持續賺錢效應得到體現,那麼不僅僅是外資資金的加快流入,而且還會加快吸引龐大的民間資金進入股市,這也是國內市場的投資魅力所在。對於資本來說,本身具有強烈的逐利性,當市場賺錢效應與投資信心得到確立之後,資金也會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

然而,對於金融市場的加速開放,本身還是一把雙刃劍,在加快吸引外資,提升外資在國內資本市場持股比例與持股規模的同時,我們仍需要提升金融市場的風險防禦能力,並對部分優質資產股權結構分散的現象給予重視,並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這也是充分利用好外資,並積極保護國內金融市場優質資產的有效舉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ZsPHm0BJleJMoPMA7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