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2019-10-09     狐狸先森幾點鐘

01

中國擁有出海口的省份並不多,幸運的是,這些省份都富裕了,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功臣——除了廣西。

廣西地理位置,極具優勢,是中國大西南最佳出海口,是中國和東協最佳溝通窗口。

但比起隔壁的廣東,廣西的經濟顯得如此遜色。

廣西經濟總量約2萬億人民幣,深圳是2.4萬億,一個深圳地級市就比整個廣西高。

廣西人均GDP約4萬人民幣,全國人均是6.5萬,拖國家後腿啊。

不少人說廣西當年發展不起來,是因為廣西處於中越戰爭前線,所以中央按住了發展的苗頭。

其實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中越戰爭在1979年的結束了,而且只打了一個月。之後國家也把重心放到了經濟上。

還有,為什麼廣西在前線,就不能發展,這個邏輯在哪裡?正因為在前線才要發展啊,擁有一個強大又富裕的廣西,不正可以壓制越南嗎?僅靠廣西一省之力就可以碾壓越南,不用其他兄弟省份和中央操心,這不是更好嗎?

有人說,發展起來了,萬一戰爭開打,就白髮展了。

韓國首爾就在朝鮮的火力範圍內,一旦開戰,首爾肯定會被摧毀,你看到首爾因為戰爭威脅就不發展了嗎?

朝鮮對首爾的威脅不比越南對廣西的威脅大?

最後,中央給廣西的政策可不要太多了,個個都是重量級的,從改革開放開始,幾乎每10年就給廣西一個好政策,但廣西都在唱山歌的歡快中錯過。


02

改革開放最開始,國內開放的地區不多,經濟特區政策廣西確實沒有份,但那個時候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中央是一視同仁的。

但在1984年,繼經濟特區後的新一輪開放——沿海開放城市,廣西的北海是名列其中的。

1984年,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誕生: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

北海還處於中越北部灣糾紛地區呢?說中央因為戰爭前線不給廣西發展的謠言不攻自破。

其他省份的沿海開放城市一個個都欣欣向榮,廣西北海則變得了傳銷大本營。



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戰略選點,廣西錯過了第一個10年。

廣西錯過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10年,這個真不怪中央不給政策,只能怪自個膽小,步子不敢像廣東邁那麼大。


03

2000年,國家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廣西是唯一一個有出海口的西部省份。

按地理位置,廣西是大西南唯一出海口,怎麼說都是西部大開發最受益的省份。



但是現在說起西部,經濟最有活力的,是成渝地區,國家中心城市也給了發展得更好的成都和重慶,而不是坐落在大西南唯一擁有出海口的廣西——首府南寧。

西部大開發,廣西沒發展起來,錯過了第二個10年。


04

廣西自個不爭氣,中央卻一直惦記。

中國和東協對話始於1991年,中國1996年成為東協的全面對話夥伴國。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

中央把中國—東協博覽會永久舉辦地設在南寧,廣西成了中國對東協的首選交流窗口。

但是,這似乎也沒讓廣西發展起來。

唉,你跟一幫窮國玩什麼玩啊,廣西自己不發達,別人也不發達,東南亞唯一發達的新加坡去了蘇州,沒把南寧當回事。廣西和東協都是沒錢沒貨,這個東協窗口的戰略就是空話。

東協窗口折騰了10年,除了在南寧留下一大批以東南亞國家命名的小區,肥了房地產商,沒發展起來任何有影響力的產業。

不僅空等了東協10年,廣西還錯過了廣東政府的「騰籠換鳥」戰略。

2008年,廣東政府計劃把低端產業鏈搬出珠三角,著力發展高端產業。

作為和廣東一衣帶水的廣西,是最佳的對接地區,比起粵北,廣西東部和珠三角同屬嶺南文化,都說粵語,屬於同宗同源的廣府人。

不知道廣西是不是嫌棄人家搬出的產業太低端,沒去搭理。

好嘛,不僅自個沒發展出好的製造業,還把廣西僅有的知名品牌田七和兩面針給搞死了。

東協中心沒搞起來,又錯過廣東遷移的產業,廣西再次錯過第三個10年。


05

現在國家再次給了廣西機會。

今年8月,國家公布了新一批自貿區其中就有廣西。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南寧片區、欽州港片區、崇左片區,總面積119.99平方公里。

今年9月,兩部委發布最新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南寧被定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中心。



新一輪國家層面的政策紅利又給廣西了。

廣西能不能起來,會不會再錯過第四個10年?

如果廣西再把唱山歌當成自己的特色的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06

廣西的文化,從來不是唱山歌。

廣西和廣東很早就被定為兩廣地區。

當近代文明引入中國大地時,廣西和其他開明地區一樣辦高校建工廠,絕非閉塞之地。

廣西大學創辦於1928年,首任校長是有教育界「北蔡南馬」之稱的「一代宗師」馬君武博士。

「北蔡」指北大蔡元培,「南馬」是指西大馬君武。

兩人一北一南活躍在改造封建中國的教育體制,極力推廣歐洲教育、尤其是歐洲現代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的實踐中。北京大學是蔡元培的試驗地,而廣西大學則是馬君武的實踐場,可見當時廣西人文並不落地,十萬大山隔斷的是廣西西部,廣西的北部和東部,是和世界接軌的。

1939年,廣西大學在桂林更名為國立廣西大學,是當時為數不多的以國立命名的大學,竺可楨、李四光、陳望道等一批名家大師曾在此任教。

廣西大學在國民政府時期,也是一個響噹噹的名牌大學。

現在呢?咱們就不說了。

要不是每個省份都要有一所「211」,以西大的實力,能入圍麼

在廣西,有接近一半地區和人口歸屬嶺南文化,有超過1/3的人是說白話的廣府人。


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其實就在廣西——梧州。

作為嶺南文化、粵語文化、廣府文化發源地的廣西,卻只把自己龜縮為壯族文化,天天唱山歌。

好像山歌唱得好,就能發家致富似的。

其實廣西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從來不知三月三為何物

廣州市社科聯曾經發布的《廣府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顯示,全球使用粵語的人數約6800萬至7000萬,廣東省內廣府族群約5900萬人,占全省人口57%;廣府籍港澳同胞365萬人,廣府籍海外華僑華人897萬人。在加拿大,粵語是繼英語、法語後的第三大語言。

市儈地說句話,這些廣東廣府人和海外廣府人,都是廣西東部廣府人的富親戚啊。

為什麼廣西寧願把三月三唱山歌搞起來,也不願以廣府文化發源地為契機,聚集全世界的廣府人來投資廣西呢?

廣府族群其實有一個組織,叫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匯聚全世界廣府精英,兩年一屆,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

廣西能不能別老想著唱山歌,爭取世廣會來廣西辦一屆?

有人說,廣西是壯族自治區,當然要以壯族的文化為主啦。

好吧,民族團結大於天,這沒什麼好反對的。

但是廣西其實是多文化並存的地區。

靠近廣東的廣西東南部地區,自古以來就說粵語,你讓他們唱山歌,怎麼唱,他們想以廣府人的身份,和全世界有錢的廣府人多親近,拉點投資回來,有什麼錯。

不是說不讓你唱山歌,山歌你唱了,發揚了壯族文化。但是同樣自古就坐落在廣西東部地區的廣府文化,為什麼你不也發展下呢?

你廣西西部唱你山歌,廣西東部搞他們的廣府文化,東部經濟靠著廣東發展起來了,那稅收還不是交給全區人民共享的。

你真以為靠唱山歌能發家致富啊。

改革開放初期,鄧公說,要先解放思想。

平心而論,廣西弘揚廣府人敢闖敢拼的精神,比唱山歌,是不是更利於經濟發展呢?


無工不強,無商不富。工業是筋骨,商業是肌肉。

先把廣西製造做起來,等自己有貨了,口袋裡也有錢了,商業也自然起來了。

不然南寧這個交通樞紐中心,也就只是個貨物歇腳的點,沒啥意義。

已經錯過了30年的廣西,再提廣西製造,任重道遠啊。

東邊有即將完成製造業升級的廣東,智能化無人工廠越來越多。

南邊有越南,人口密集工資低。

低不成高不就的廣西,如何在製造業突圍?

這是一個似乎無解的問題。

地理位置、資源稟賦、人口數量及質量,這些都決定了廣西不應該平庸,但是現在為何變得如此平庸,這責任誰來負?

我不敢說,也不敢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V44s20BMH2_cNUgRaMj.html


















如何對待窮人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