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筆試找槍手,春招用錢能搞定?

2021-04-21     刺蝟公社

原標題:大廠筆試找槍手,春招用錢能搞定?

不論如何,誠信第一。

作者 | 劉鑫

編輯 | 石燦 園長

「一場春招,有些人賺得盆滿缽滿的。」一位春招期間應聘網際網路大廠的大學生說。

2021年春招已進入白熱化階段,909萬應屆生湧入求職的戰場。在這裡,主角除了有招聘的企業、求職的學生,還有輔導的機構、代考的槍手。

網際網路大廠是很多人的求職目標,崗位一定的情況下,萬人擠獨木橋的現象產生了。

「筆試、一面、二面、三面……」多梯度的篩選應聘機制背後,暗藏著一門「生意」。「300筆試包過,面試免費輔導。」「位元組跳動筆試、美團筆試、騰訊筆試、阿里筆試包過進面。」筆試包過是很多代考機構宣傳的重點,部分求職者為此付費,希望以此獲得大廠的入場券。

代考是什麼樣的?筆試在應聘中占了多大的比例?除了代考,春招里還有哪些隱秘的角落?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試圖找到背後的答案。

過筆試有捷徑?

在網際網路大廠春招中,筆試是進入大廠的第一關,選擇、簡答、論述等題型是基本類目。以騰訊、位元組跳動、美團為首的筆試中,題目多偏於行測,即行政職業能力,裡面包含邏輯推理、數字判斷、言語理解、材料分析等內容。

「燒腦筆試題、心累、重在參與、套路深……」這是許多網友對大廠筆試的評價。「美團和快手筆試的標準要求你是一個思維正常的人,但是騰訊和位元組的邏輯就是你不能正常,一定要有超常人的實力。」李智是2021年的春招應聘者,在投過多個大廠後,他總結道。

因疫情影響,線上考試是公司篩選應聘者的主要方式。與此同時,網絡上出現了另一種聲音,「代考有需要聯繫、包進面、大廠筆試可助攻……」這些代考機構以上岸的求職者聊天記錄做宣傳,以此來招攬「生意」。

為了過筆試這關,部分考生不惜花錢找代考。順著一條代考宣傳推文,刺蝟公社和一代考機構展開了對話。

據代考機構介紹,阿里、美團等大廠筆試題都可以做,不止大廠,各大銀行的考題也有涉及。300元做代考,先付款,代考機構將訂單提交給總部,這個交易環節就完成了。

代考機構提供了兩種答題方式,一種拍照傳題,一種遠程操作。

拍照傳題是現場考試拍照,將題目傳給代考機構,那邊再給出答案並傳回。對於時間的緊迫性,機構表示「絕對夠抄。」遠程操作是機構比較推薦的方式,能夠避開攝像頭的顧慮。「遠程操作你電腦,你假裝在做。」代考機構言簡意賅地表明如何操作。

「美團、騰訊、位元組的筆試做了幾百個了。」對於是否包過的疑慮代考機構這樣說:「我們乾的就是這個,不用想什麼不進面。」

關於大廠內部是否有人的問題,機構很肯定地表示沒有。「要進面,這種考試太簡單了。」在代考機構的QQ空間宣傳里,有很多上岸的好評,而這也是用來獲取買家信任的宣傳方式。

「代考如果被發現怎麼辦?」

「怎麼可能。」

對於代考者而言,他們對於被發現更為敏感。趙游就是從去年暑假開始代考做題的,「基本上只要是數學題我都會寫。」從容易的小學數學卷子到難的海外留學生的數學題,他都做過。「海外的卷子和國內的卷子比起來,更注重過程和解題思路,海外的計算量更大。」

趙游做過的卷子裡,基本上清一色」獲得高分,他曾做過一套大學試題,五十個選擇題,時間五十分鐘,對了四十八個,錯兩個的原因是考試的人填錯了。他形容這個行業里魚龍混雜。「有些人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找別人做。」他曾看過這樣的案例,有人花了220元代考數學,結果沒及格,他看了一下卷子,發現代考的人積分都不會。

在他代考的試卷里,還沒有被發現的情況。「如果是雙機位考試,按照研究生線上複試這種監考規格,是絕對會被發現的。所以我一般會問他們的考試方式。」

而在網際網路大廠的春招里,幾乎沒有雙機位考試的監考標準。

線上答題的監考模式並不是嚴絲合縫的,有些網際網路公司的筆試模式是下載試題作答再上傳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抱團做題的現象。對於技術崗來說,筆試題目的專業性很強。一張卷子分五個部分,一人負責一部分,組團來過筆試。

在阿里實習生招聘的筆試注意事項里,明確規定不可找人代替來完成考試,並會全程攝像頭實時監控,隨時抓拍考生作答現場照片。

阿里春招實習生筆試要求

而在有明確考試要求下,還是有人選擇代考這條路。「搞這些幹啥,還要花300塊。」一上岸美團的春招者說。

「有一部分人在逃離大廠,有一部分人在花錢買大廠。所以說這個事情就非常的離譜。」李智說。

代考了,然後呢?

代考是會翻車的。一家代考機構發微博稱,自己的學員通過了某家網際網路大廠某崗位的筆試。參與那場筆試的人數不多,公司內部比對一下時間和錄像,很快便查出來了。

「倒不是人不在,是有時候對不上,就像直播間代打一樣,你的動作和你的答題對不上。」李智這樣介紹被發現的原因,「比如說這時候滑鼠往左,然而手是在往右動的,很容易就看出來了。」

「有作弊情況,發現了就不要這個人了。」 一大廠HR這樣介紹對這種現象的處理結果。「也不能全網拉黑這種人。」

代考除了會被發現外,是否能收到面試的通知也是個未知數。那種感覺是圖個心理安慰,哪怕人家就給你做到很高的分了,可能還是自己學校不行都會給你刷,其實跟分數沒有太大關係。」劉嘉說。

劉嘉是2021年的春招應聘者,她前前後後投了10多個大廠,也做了很多題。「基本都能收到筆試的連結,基本上可以說是海筆。」

「投了這麼多,你有收到面試的邀請嗎?」

「沒有,一個都沒有,所以說這個也是最難過的事情。」

劉嘉諮詢了在大廠當HR的朋友,朋友回答的很直白,就是學歷不行。很多留學生和碩士在競爭,第一輪篩面試的時候是機器篩簡歷,機器篩完再到HR手裡。「如果不是985、211的學歷基本都過不了,機器的篩選最差也得是普通的雙非一本,然後我又是一個三本,根本就沒有可能。」

劉嘉此前在搜狐、滴滴都實習過,在同期實習生里都屬拔尖的。她曾問過公司的招聘情況,HR回復最差也得是211碩士。劉嘉發現公司都不太招本科了。

「人家既然能在金子堆裡面挑金子,為什麼還要在一堆石頭裡面挑一個金子,人家又不是非你不可。」劉嘉對刺蝟公社說。

劉嘉發現朋友有購買代考情況,但她並沒有發現過了的。「除非是你本身就很優秀的情況下,就是說你的考試筆試可能就自己不太擅長,也許能幫到你,但還是對於自身實力比較強的人來說可能比較管用。」

代考,也不是所有大廠都有。「百度沒有代考,是四道主觀題,網易互娛也沒有代考。」李智說。他至今還能記得網易互娛考過的題目。

五條人樂隊有幾個人?丁磊2020年第一場直播是在哪一個平台?李智覺得最簡單的一道題是楊超越所在的團體組合叫什麼名字?

就算代考通過,筆試真的對進入大廠至關重要嗎?

筆試在春招的應聘中,占據了最開始的環節。此外,還有負責人面、總監面、HR面、甚至到老闆等各層面試,筆試只占據了一部分。

在網易校園招聘的官網裡寫道:筆試考察的是崗位專業知識,是篩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筆試成績將直接影響是否進入面試。我們建議同學們參加筆試。

而在騰訊招聘的官網裡,筆試成績是面試官參考的重要信息之一,我們建議同學們參加筆試。但參加筆試並不代表一定會進入面試。筆試不設分數線,不存在通過不通過的說法,筆試成績供面試官參考,不會向同學公布。

騰訊筆試成績說明

丁晨參加了2021年的春招,她對筆試不是很在意,「筆試好像沒有太大的決定性。」丁晨的舍友騰訊筆試沒做,面試過了拿了offer。「筆試不出分,但好像會刷人,如果被刷了,自己也不知道是簡歷卡了,還是筆試沒過。

隱秘的角落

2020年以來,因疫情的影響,線上招聘成為求職的主要方式。據艾媒資訊的《2020年中國就業創業市場現狀與趨勢發展分析報告》顯示,55.79%的人認為線上求職比較方便,45.45%的人認為選擇較多。

圖源:艾媒諮詢

線上求職選擇多、成本低的好處卻帶來了另一種結果:選擇多樣化背後競爭加劇。

李智舉了個例子,以前求職的時候,如果你人在北京,可能上海的筆試就不去了。如果網易、新浪兩場筆試時間衝突,你只能選一家。面試的公司是有上限的,可能報了騰訊,就不報阿里了。因為面試在以前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到處跑,而他們空出的崗位就會留給了後面的人。

在之前,面試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精力,機會成本是很高的。而現在,只要投一投,就能在宿舍里做筆試,準備面試,一個人里可能有騰訊、阿里、快手、美團等很多offer。最後會發現,大廠發的offer很多,最後去的人很少,而在後面很多應聘者也沒有offer。「這是雙方的資源的錯配。招聘的成本降低,但是這個東西都是雙向選擇的,一旦雙向性的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加之疫情影響之下,海外留學生歸來,對本就競爭激烈的春招又添了一把火。「南加州大學的留學生可以去Facebook實習,可以去Google實習,HR為什麼不招一個Facebook的實習生,去招一個國內的實習生?」李智說。

在李智投的崗位里,有300多人應聘,競爭者來自麻省理工學院,也來自普林斯頓大學。李智對刺蝟公社說:「何必呢。」他認為職場求職太卷了。

而內推這種進入大廠的方式,也變得愈發通貨膨脹起來。「就像以前你要說兩個哈哈代表你很高興,現在要發六個。」李智有些無奈,「同樣的,最開始的內推是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必須通過內推招人,而現在,內推變成了降低一下篩簡歷的工作,給他一個筆試的機會。」李智遇到過大廠內推,這個內推就是優先篩簡歷的方式。

「也就是說你簡歷不過的話,你就會比別人更早拿到拒絕信。」

「原來一個內推好貴,可能7塊錢一個內推了,現在很多都是。」李智說。不止內推,春招的「生意」還有很多。買崗位也是其中之一。

「大概是幾千或者幾萬的那麼一個崗位,然後可以讓你去線上或者去公司里實習,也但是線上實習這種都是公司自己員工自己私自帶的實習生,公司裡邊都不知道的。」劉嘉說。

在這場春招里,各類輔導機構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顧客找落腳之地。張斌是一家商務公司的員工,近期他經常收到各種有償職業培訓或者帶實習的信件。「是否有實習證明均可」「可向您支付萬元以上費用」「接受遠程實習」「每月可達五到十萬」類似的合作郵件很多,張斌內心很牴觸。

在張斌看來,這些現象就和麥肯錫的小黑工一樣。麥肯錫的實習要求很高,很多人進不去,大家為了去混麥肯錫的頭銜,就以兼職的身份去做事情。雖然沒有官方背書,但也確實做了這樣的事情。「而現在就會有這樣一個產業鏈,說是我把你推薦去裡面是當小黑工,你給我點錢,幾千塊錢或者幾萬塊錢,那麼你就獲得了一個所謂的很好的實習的經歷。」

這種有償實習買賣聚焦的是應屆生的求職焦慮,交付學費並做免費民工的方式是常見的有償實習模式,而這種方式是否能真正學到知識是需要去辨別的。幾萬塊的學費能否變成頭腦中真正的知識或是自身的本領,都是個未知數。

再回過頭看,同樣的,代考者聚焦的也是求職焦慮。在這場招聘季中,那些代考機構賺的盤滿缽滿,但這種模式終究是潛藏在灰色的角落裡的,見不得光。

以不誠信換一份不確定的offer,未免代價大了些。

不論如何,誠信第一。

備註:以上李智、趙游、劉嘉、丁晨、張斌均為化名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Rqz9HgBrsvY2_UuPX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