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度游:在呼倫貝爾的夏天裡,藏著這麼多美景!#畢業旅行啦#

2019-06-26     貓南北go東西

2017年的赤水音樂節上,我第一次聽到了陳鴻宇的歌。

而後,這個額爾古納的小伙子唱著「野花過草原,湖面漫雲煙」陪我度過了很多無聊的日子,直到今年,一個念頭突然升起來:想去真正的額爾古納看看……

我喜歡北方人的豪爽,這一點在我向老朋友趙大哥提問「額爾古納有什麼好玩的」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

「你來就是了,我安排!」

趙大哥,一個熱愛旅行熱愛大草原的人,每年都會到呼倫貝爾 ,還在這兒安了家,開得一手好車,還特別能聊天,所以這一路,我們就抱上了大腿~

成都距離海拉爾3000公里,飛行整整5個小時後,我們就成了「大草原上的小老鼠」還是凍得瑟瑟發抖的那種…之前一直不敢去北方玩,就是因為我們南方的羽絨服,扛不住北方的魔法攻擊。

海拉爾比想像中小多了。

這個只有五條主幹道的城市,主要居住著蒙古族和鄂溫克族,保留著很多與成吉思汗有關的建築和傳說。

同時,也記載著很多讓人沉默的過往……

海拉爾北山的軍事要塞將一座山近乎挖空,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城市」,包括醫院,學校,軍營,食堂……仿佛是《鬼吹燈》中大興安嶺和內蒙古的地下要塞原型。

另外,還陳列著許多飛機。要是當年高考之前能來這兒看看,我的歷史應該會多個20分吧…

在市區走馬觀花之後,我們迫不及待開始計劃後面的正式旅程,想像著濕地、湖泊、草原、森林……趙大哥深為得意地說,早年間,這一帶幾乎全是煤廠,到處遍布地洞,近些年注重生態,草原才恢復了原樣。

5月的呼倫貝爾天氣多變,下雨和放晴都是隨機事件,將城市拋諸腦後,我們沖向了草原,和牧民一起,向還沒完全復甦的草原前進。

過不了多久,這裡會整裝待發,迎接今年的遊客,而我們的背影,恰好帶著一點探路者的神情……

一路上都在幻想讓額爾古納,等到真的站在這塊土地上,才知道這裡不負「亞洲第一濕地」的盛名。

在國內旅遊,最好玩的地方是聽當地人講故事,比如神仙打架掉下來的寶石變成的湖泊呀,紀念愛侶留下來的梳子變成了大山呀,這裡也不免如此,你看,那灣淺淺的河道,像不像馬蹄印?那就是成吉思汗的戰馬在這裡喝水時留下的!

一路上都在哼哼「額爾古納的水依舊是清甜」的我倆,被趙大哥致命一問「你還要不要下去嘗一下額爾古納河的水是否依舊很清甜?」

不了,不了。

額爾古納生活著許多俄羅族人,他們因為曾經的遷徙來到這裡,成為了俄羅斯族人。

他們保留著民族獨有的唱歌和舞蹈,就像川西的藏家樂一樣,期待著更多人的到來,在這呆上些日子,甚至能把自己過成俄羅族人。

額爾古納像是一個帶著面紗的舞娘,曾經遠觀的我們對她充滿了嚮往,而真的來到身邊,卻沒有了那種神奇,變成了一個每日浣衣炊飲的普通女孩。

或許這是我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額爾古納河了,關於這裡的一切,就保留在歌聲和腦海里吧。

草原上的太陽,一點點滑向西邊,天空逐漸暗沉,草原上的一切仿佛都歸於沉寂,在還未回暖的日子裡,等待著陽光灑下的第一抹綠意。

這個季節的草原,總是能在每天玩得最開心的時刻吹起大風,越吹越大,仿佛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樣。

在草原馳騁的日子裡,我知道了原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住蒙古包!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騎馬!射箭也不是必修課!

在草原上旅行,最難熬的,無非就是漫長的公路和兩旁無垠的草場。從黑山頭去滿洲里的路尤其漫長,公路左邊是馬場,右邊的是蒙古包。

牧民們每天都忙著放羊趕羊數羊,順便把馬租給好奇的遊客,比如我們。

除了石頭和草,這裡還暗藏著許多湖泊,這些湖泊往往都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因為等你被美麗的水波引誘靠近時,可能會被不知名動物粑粑給嚇一跳。

深入大興安嶺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告別現代社會的過程,最先消失的,就是手機信號……

來大興安嶺的時間很關鍵。我們驅車朝著邊境小城室韋前行時,大興安嶺的春才剛剛到來。和成都早已妖艷er無比的花果植物比起來,這裡仿佛還在深冬.

隨處可見未化完的冰面。趙大哥老是在嘴裡念叨著「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在這條他已經不知道走過多少遍的路上,他總能準確無誤的給我說起哪裡好看,哪裡沒有必要去。

在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內,激流河注入額爾古納河,兩個修長小島相偎而臥,河水蜿蜒迴環。

趙大哥說,過不了多久,你們看到的那些小骨朵都會變成野花,長出紅豆,傳說中蒙古人就是從這裡遷向草原。

大興安嶺的邊緣在冬天就能達到零下58度,對於我們這樣的南方人來說,-5℃以下就完全毫無概念,而根河就在這麼一片區域中。

根河住著鄂溫克族人和他們的馴鹿。

鄂溫克族是一個地道的肉食民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三餐皆有肉,無肉不成席。祖先生活在大興安嶺深處,居住的房子不是蒙古包,叫挫羅子,看似一推就倒,其實暖和堅固的。

它們就是中國版的聖誕老人,每每到了冬季,這裡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馴鹿。在根河的馴鹿園,依然保留著過去鄂溫克族人的生活方式。在挫羅子裡做列巴,把小孩子放進筐籃內掛在樹上。

鄂溫克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也許是祖祖輩輩中繼承的天賦,居住在這裡的小動物們早就習慣了這個家的存在。趙大哥帶著我們朝著開滿新葉的白樺林走去,這是遊客接觸不到的世界,野兔在路邊的草叢裡啃草,松鼠在太陽下嗑瓜子,對於人,它們有足夠的信任。

(我真的很想強行帶走一隻小松鼠,嚶嚶嚶,好可愛啊……

冬天的主要交通工具馴鹿,此時正趴在地上像個豬兒蟲一樣懶懶地曬著太陽,忙碌了一個冬天,終於可以躺下好好睡個懶覺。

馴鹿的溫順建立在不觸碰鹿角的基礎上,謹遵這一點,可以悄悄伸手去感受一下他們豐盈的皮毛……咦?怎麼有點像我們家百萬萬沒有洗澡的時候……

而且,還掉毛……

這片森林裡,有一群獨特的人——退役護林員。他們當中許多人是在離開原本的工作崗位後,又不願背離故土,便留在山裡,做起了山貨生意。

吃貨都知道蘑菇鮮,這裡的蘑菇尤為出眾。

胡老哥是當地最厲害的蘑菇採摘能手,大興安嶺就是他家一般。每年一到雨季,就深入山林採摘最新鮮的野蘑菇。

別看這些蘑菇丑,卻凝聚著這片土地的精華。哪怕就是簡單的燉煮,也能鮮到口水狂流。全靠一隻土雞、一把烘乾的野蘑菇,胡老哥的湯,從莫爾達嘎香到了額爾古納,跟我們一樣專程來嘗一嘴的人也不在少數。


哈烏爾河在大片白樺裡間,不單是一條河,是一個能遇見各種野生動物的景點,林間還建起了遊樂場用來娛樂人類。

爬到哈烏爾河的制高點,是最後一個便於觀看濕地的地方,從這裡能看見哈烏爾河像一條蜿蜒盤旋的長蛇靠緩慢而有衝勁的耐力一點點在草原上畫出了一條大地的生命線。

翻過哈烏爾河,森林的跡象一點點後退消失。

一直開,一直開,一直開,終於在一個飢腸轆轆的下午,我們抵達了滿洲里。

我清楚的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個同班女同學,來自滿洲里,每次她說出這三個字,都帶著滿滿的自豪,對那時候的我而言,這個地方和紐約一樣遙遠。

滿洲里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邊境城市,與蒙古國和俄羅斯交界,除了貿易,三國文化也在這裡產生著摩擦~

這裡的41號界碑成了國門景區,原本標誌著中俄兩國勘定邊界的結束,現在每人70元,入內參觀~蜜汁魔幻~

在國門上可以透過玻璃看到俄羅斯與中國邊界線,如果乘坐國際列車,從這裡駛出便到了普京大大的地盤。

白天的滿洲里,像一個厚道的大叔,到了晚上,大叔脫掉厚棉襖,露出了8塊腹肌開始蹦迪。

滿洲里是個不夜城,來過這裡的人都會為之痴迷。不止是滿大街的套娃和大量俄羅斯人把這裡的生活方式變得十分奔放。

在資深夜生活選手趙大哥的帶領下,我們深入體驗了一把當地夜生活。俄羅斯舞蹈熱情洋溢,蒙古漢子歌聲嘹亮,點亮了屬於滿洲里的夜。

在這兒看演出,還能隨手吃上一頓俄餐,一口酸黃瓜伴著台上雜技演員的驚險動作,刺激。

只有夜越來越深,才能看到俄羅斯人的真實生活。

午夜裡,我們走進了一個閃著霓虹燈的飯館+酒吧。這是當地最受俄羅斯人喜歡的一家一家吧。約上三兩好友,來這裡喝到不醉不歸。

宿醉之後,是時候讓空落落的肚子來一場冒險了!

如果是喝酒到天亮,那麼就有幸能感受到滿洲里最有名的包子,包裹著像四喜丸子那麼大的餡兒的包子,和酒精沖泡過的肉體一遇上,能讓人在迷迷糊糊的清晨里,像被投進了溫暖的大澡堂子……

睡懶覺的人是沒有資格吃到這麼好吃的包子的,畢竟有人幾十屜幾十屜的買。

趙大哥對吃真的很嚴格。

早在海拉爾的時候,就拉上我們直接干到了他認為最好吃的羊肉店。

關門閉戶的店面內是氤氳著的香甜氣息,奶茶和羊肉在空氣里均勻混合著,等待懂行的人推開門。

來這裡吃飯的每個人都會點上一鍋奶茶,用炒米、奶提子、肉乾加奶在你面前現煮一鍋奶茶,喝上一口,全身通透。

而滿洲里的草原羊肉,更是數一數二的美味。

銅火鍋是涮羊肉的最佳器具,菜單上上百種不同系列的牛羊肉,能滿足最挑剔的食客。

對於羊肉的膻味極其敏感的我,完全拋棄了牛肉,一塊又一塊涮個不停。只需要輕輕把羊肉涮到變色,再貼在銅鍋壁上,等待滋滋滋的聲音響起,趕緊放入芝麻辣醬,哇,是小羊在草原上奔跑的感覺~

再配上一碗羊肉湯,再冷的天,都能扛過去。

這或許就是無數人自駕來滿洲里的原因吧。

在滿洲里的日子,我們一行人像沒長大的皮孩子,整日裡吃喝玩樂,把這座城市逛了個遍。

而後,在某一天,要離開了。

最後一站,我們去看了呼倫湖,和貝爾湖姊妹相稱,組成了「呼倫貝爾」的湖,在歷史上孕育了不少游牧民族。

大風裡的湖邊格外冷,不到一分鐘覺吹透了所有衣服,太陽變成了擺設。呼倫湖沒有盡頭,總能錯誤的覺得自己站在海邊上瞭望。

趙大哥說,呼倫湖也曾經差點淪為度假村,在去年,才得以恢復了自然生態。

隨著車輪飛馳,滿洲里在草原的盡頭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朝著海拉爾的方向絕塵而去。

從沒覺得時間在生命里過的如此之快,給旅行划上句號的從來不是回程的飛機。而是那些與朋友們,在夜裡擺不完的閒龍門陣和喝到透心的酒和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OAcAWwBmyVoG_1Zwi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