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高校研發新型負壓隔離艙:防感染更智能,隨時遠程監控病患狀態

2020-04-13     西電招生辦

"負壓隔離艙"是一種輔助轉運傳染病患者的專業工具,能夠在轉運過程中為醫護人員及周圍人群提供有效隔離保護措施並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可獨立使用或與其它載具結合。但是,目前的隔離艙僅具備"隔離"的基本功能,信息化程度很低,設備意外故障時很可能感染醫護人員並污染周圍環境,無法讓醫護人員隨時監測傳染病患者的生理特徵,或錯過關鍵救治時機。

看著疫情中不斷增長的病死數和醫護人員感染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陳曉龍教授團隊迅速成立 "智慧醫療裝備"研發小組,結合團隊在物聯網測試領域多年的研究經驗,將具有多種傳感測試儀器的物聯網測試系統應用於負壓隔離倉。全面提升負壓隔離倉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對醫護人員和環境的感染風險,實現對病人生理體徵的遠程監測,提高醫生接診效率,促進醫療資源優化與智能調配, 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負壓擔架

機載負壓隔離方艙

這套系統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負壓隔離轉運倉多元傳感感知裝置(測量感知)、第二部分為超低功耗物聯接入設備(網絡通信)、第三部分為可視化數據分析與管理平台(數據應用)。通過在負壓隔離倉內集成多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並顯示負壓隔離倉工作狀態關鍵參數和傳染病患者的基本生理指征數據,使現場醫務人員能及時了解隔離倉內外壓力、倉內溫度、換氣量、位置以及病人的體溫、心跳、血壓、呼吸頻率、呼吸量,醫院醫護人員和技術人員可在任何可上網的終端上隨時了解區域內隔離倉的數量、分布及轉運中病人的生理體徵,為緊急情況下醫療資源的合理調度和醫院接診速度優化提供技術手段。

此外,該系統可應用到安全轉運擔架、救護車車載常備轉運設備、飛機機載負壓隔離方艙等場景。系統平台開發中也充分考慮到了平台通用性和功能指標擴展性,因此採用模塊化設計結構,方便用戶通過更換測量前端傳感器和調整伺服器端軟體,實現專屬定製和系統功能擴展。

從2月份開始,西電機電工程學院陳曉龍教授、於皓瑜老師及課題組7名成員就克服疫情期間種種困難,通過網絡調研製定了詳細的研發方案,基於實時監控、多維傳輸的智能物聯轉運負壓倉管控系統的應用需求,迅速投身研究工作,採用遠程協同工作的靈活實驗手段,通過3D列印完成樣機結構件試製。核心技術研發同時,還與深圳市中創星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積極聯繫,同步進行項目的產品化設計和在負壓隔離擔架、急救車車載裝備、負壓隔離方艙等多種場景下的應用推廣。

延伸閱讀:

陳曉龍教授團隊所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物聯感知與微波測試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智能物聯網測試技術、微波測試儀器技術、總線測控與故障診斷技術方面的研究。近年來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學儀器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總裝十二五預研等20餘項科研項目。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效果好,在多種工程領域形成了實用化的技術成果,如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關鍵參數監測系統、石油天然氣集輸管線智能監測系統、食品藥品冷鏈監測系統等。

歡迎關注"西電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JwAlHEBnkjnB-0zEcB6.html